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落幕
上海师生勇夺金牌创历史
当地时间10月19日晚,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中国代表团继年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实现金牌的突破后,又在本次实现奖牌“大丰收”,参加47个项目比赛,获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取得了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学生潘沈涵和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杨山巍老师分别获得花艺和车身修理项目金牌,从而实现上海选手参加世赛金牌新的突破。
▲上海选手潘沈涵(右)和杨山巍(左)分别获得花艺和车身修理项目金牌
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孔元元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陈亦凡分别获得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和餐厅服务项目优胜奖。
▲观众们激动地挥舞五星红旗,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响彻全场。(澎湃新闻记者忻勤桑文浩图)
一连串数字,
展现金牌背后的育人内涵
校企携手,已经成为上海职业教育育人的金字招牌。
◎截至年1月,全市已成立现代护理、交通物流和商贸等9个行业职教集团,以及嘉定、徐汇等15个区域职教集团,吸纳成员单位多家,成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中高职院校累计为企业培训职工约30万人次;
◎职教集团实施“订单培养”近万人;
◎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4万余人次。
市教委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手,共同认定宝钢集团、中国电信、上汽集团等16个高技能人才基地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年组织名教师赴企业实践2-3个月,开展名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近五年,先后资助近名来自生产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聘兼职教师,将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理念带入职教课堂。
年上海继续修订10个市级中职和5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基本完成第一批24本教材编写,完成了第二批17本教材设计。
继续推进了中职精品课程建设(2.0版),确立7个精品课程(2.0版)的建设项目。继续开发23门网络课程,并组织中职学生选学,全年度选学学生达人次。
年秋至今,上海市推动部分中职校陆续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进行“中职-大专教育立交桥”学分银行实践,学生在中职校可以修读开放大学课程及学分,并可在升入开放大学后进行学分的累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16所学校20个专业进行试点。
世赛现场,看上海师生厚积薄发!
潘沈涵(学生)
★学校: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
★参赛项目:花艺
上海学生潘沈涵在花艺项目一举夺金。据他介绍,比赛中要求用一个黑色的木盒做构架,当他把木盒锯开,想用螺丝拼接固定时,却发现现场并不提供螺丝。潘沈涵灵机一动,用电钻钻孔,再把竹子做成竹隼打进去,顺利完成了拼接固定,这一临场应变令现场裁判赞叹不已。
▲潘沈涵在比赛中
▲比赛要求选手从神奇盒中“变”出作品。潘沈涵的作品颇有几分东方禅意。杨山巍(教师)
★学校: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
★参赛项目:车身修理
代表中国参加车身修理项目的上海教师杨山巍也斩获一枚金牌,使上海选手金牌数增加到2枚。摘金后的杨山巍说:“我选择技能发展的道路,相信自己会走得更好!”
▲杨山巍在比赛中
孔元元(学生)
★学校:上海电机学院
★参赛项目:网站设计与开发
▲赛场上的孔元元
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孔元元获得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优胜奖。孔元元在第一个比赛模块就遇到不太熟悉的内容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但他在专家团队鼓励下,稳扎稳打,第二天发挥出色,设计出的算法比专家的算法更优,得到高度评价。
来看看这三位优秀上海师生都来自哪些学校——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由原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与上海市园林学校合并设立,是一所专门培养城市道路和桥梁、给水与排水、城市轨道交通、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设施维护、质量检测和现场管理人才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隶属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学校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为行业和社会输送了大批城市建设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内享有“城市建设者摇篮”的美誉。
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中国传统插花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今年,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获授首批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上海选手培养基地。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大型的综合类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近年来,杨浦职校作为第42、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与卡尔拉得汽车系统(北京)有限公司、上汽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集团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引入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师资等企业资源,对接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成立中国第一家英国汽车工业学会(IMI)授权的汽车车身修复认证中心,推动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内涵发展。学校联合企业备战世赛,企业依托学校引进人才,双方实现共赢发展。
近年来,杨浦职校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开放办学,面向市场,满足企业需求,对接国际标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杨山巍正是学校汽车专业优秀学生的典型代表。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相关门类或领域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上海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行业大学属性特征的特色型高等院校,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关链接上海《职教规划》勾画美好蓝图
年12月28日,《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年)》(简称《职教规划》)》公布。它的重点内容包括: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海在《职教规划》中构建了中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未来将适度提高专科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校毕业生的比例、应用技术类为主的本科院校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打通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形成系统的、梯度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职教规划》搭建形成的立体化职业教育学制体系,上海将贯通从中职到专科、从专科到本科多渠道、多形式衔接融通的“立交桥”(具体包括:从中考进入中等职业教育、中考进入5年制专科教育、中高职贯通、中职或高中毕业进入专科高职教育、中职或高中毕业生通过秋季高考进入高等教育、中职-应用本科贯通、专科-应用本科衔接、专科-专业学位一体化培养等),这将对培养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接服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起到重要的人才保障作用。
二是对接行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结构。上海对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涉及本市职业教育招生专业的14个专业大类和79个专业类分别对应到20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别职业院校规模和层次,分别提出增加、稳定、减少进行布局;对院校根据新技术、新业态增设新专业或方向,明确发展思路。
三是着力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为引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专业由学科和知识本位转向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求导向,上海将以突破传统本科专业目录的本科专业转型为切入口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联系密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水平普通本科院校。
上海将在职教规划实施过程中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是“跳出教育办好教育”。这次职教规划的编制体现了政府各部门的整体合力,实施也要各部门协同发力,上海将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力争逐步改变对职业教育原有的不良观念,引导树立崇尚技术、尊重劳动的成才观和人才观。二是政府各部门与行业要联合定期发布应用型人才需求甚至薪酬标准制度,形成社会信息对称,让人民群众切实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而且薪酬地位十分合理。三是学校教育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和新业态调整,加快形成专业调整快速响应机制以及教学标准修订和应用机制。
第二是加强政策支撑。上海将加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正向制度设计,研究更加合理的薪酬制度体系,优化技术职称评审,努力使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同时,也将积极吸引、留住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上海已在居住证积分制管理办法中,把技能等级列为基础指标,紧缺急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还可以获得额外加分。
第三是形成让学生从小近距离了解体验职业教育的制度安排。在这次职教规划中,职业教育已从以往的一个教育层次转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体系,适不适合走技术技能型道路,关键要看孩子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为此,上海将通过制度安排,多渠道、立体地让学生尽早接触体验各种职业,为他们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喜爱和擅长提供机会。比如,上海每年举办学生职业体验日,有近10万名中小学生、家长走进职业院校,亲身体验感受各自职业的魅力。又如,将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普通高中学生增加实践实验类课程比重,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转自-10-20上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