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十八大以来嘉峪关市经济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发展任务,嘉峪关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为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五年来,支撑嘉峪关市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与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经济发展呈现出“三期叠加”特征极为明显,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面对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把握规律,积极作为,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控风险,确保了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年,全市经济总量虽然跌宕起伏,但仍保持了稳定增长,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中高速运行区间,年均增长11.5%。

  (二)经济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初显

  在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坚持不懈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三次产业结构从年的1.4:81.8:16.8调整到了年的2.9:39.3:57.8,在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的拉动下,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加快

  十八大以来,面对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矛盾,嘉峪关市按照“调结构、转方式、增实力”的总体要求,加快工业化建设进程,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铝冶炼、电力等支柱行业平稳增长,钢铁产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调整,经历了年的巨额亏损后,在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一)工业生产及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

  年,嘉峪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48.7亿元,年均增长10.8%,铝冶炼及下游的铝材加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工业行业领域逐年拓展,在发展原有传统钢铁产业的基础上、新能源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已初具规模。从企业性质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呈现出逐年繁荣的景象,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质量得到了提升,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东兴铝业、索通、广银铝业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工业生产迅速扩大,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换代升级步伐加快,全市已形成了以冶金、有色工业为主体,以非金属制品制造、钢结构制作、电力生产、化学原料制造、工业废渣循环利用、葡萄酒生产为辅的工业体系。钢铁产业比重明显下降,工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增加。当前,以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趋势,低碳化的发展在嘉峪关市已经逐步由理念转变为了现实。光伏发电、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的最大资源化综合利用等产业逐渐兴起,成为了十八大以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年,嘉峪关市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5.7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16%,比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近年来,嘉峪关市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对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等方面其到了重要的作用。广银铝业、索通碳素、中威斯铝业等企业的相继投产,为非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按照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制定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计划,建成了嘉峪关市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非公企业提供了相关服务。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小微企业落实了担保贷款,有效化解了非公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村生活设施不断完善

  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抓手,创新思路、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及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困难,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44亿元,比年增长30.2%,年均增长4%。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增产。年,嘉峪关市粮食总产量.7吨,比年增长78%;蔬菜种植面积3.09万亩,比年增加0.43万亩。

  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等,农村水、电、路、房等生活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农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美化。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十八大以来,嘉峪关市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

  (一)投资总量“双突破”

  五年来,嘉峪关市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持续调整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取得长足发展。年-年,全市总投资量突破两个大关:累计投资突破亿元大关,年投资量在年突破百亿大关。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亿元,年均增速达19.5%。年以来,北到绿化社区,南到文殊镇,西起火车站,东至安远沟,处处可见崭新的商品房耸立,让整座城市看起来更加年轻亮丽。年-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5亿元,年均增长达18.1%。

  (二)工业投资项目进一步增强

  一批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总投资亿元的酒嘉风电基地高载能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一二期竣工并投产;总投资亿元的嘉峪关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万吨/年煤炭分质及煤焦油加氢精制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开工;计划总投资.4亿元的酒钢循环经济和结构调整项目分阶段实施;甘肃广银一期45万吨铝制品深加工、中威斯冶金新材料项目、索通公司一期25万吨预焙阳极及二期30万吨等延伸产业链的项目已经竣工并实现了效益。工业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被确定为国家低碳试点园区;嘉西光伏产业园被列为全省7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之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

  年以来,嘉峪关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建成了南湖、嘉酒快速通道、飞机场改扩建工程、火车南站、酒钢三中新校区、市图书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年的63平方公里增加到年的70平方公里;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由万平方米增加到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由公顷增加到公顷;公园绿地面积由公顷增加到公顷;新增小学2所,医院、卫生院3所。城市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环境明显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稳步增强。

  五、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随着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热点不断显现,消费结构明显升级,五年来全市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一)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十八大以来,在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等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的引领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购买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亿元,比年增长81%,年均增长12.1%。随着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商业经济整体实力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从年的12.3%提高到年的39.1%,扩大26.8个百分点。

  (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质量提升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也呈现出积极变化,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一是限上零售行业门类逐渐增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能力快速提升,限上企业商品零售种类也越来越齐全,东方百盛、紫轩葡萄酒、苏宁电器等企业纷纷入驻嘉峪关。二是传统商品消费提质升级。大众消费、信息消费、文体娱乐等成为消费亮点,消费逐步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汽车特别是私家车消费发展速度空前高涨,成为消费品市场新的支撑点和增长极。年,汽车类零售额达到9.6亿元,比年增长1.89倍,年均增长30.4%。

  (三)市场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全市消费品市场在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市场运行质量也明显提高。一方面,限下企业比重上升,消费品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年,限额以下企业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年的49.84%提升到54.11%,其中:零售与餐饮企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贡献增强,占比分别提高10.17个百分点和0.8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消费水平提升,人均消费显著提高。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为元,比年增加12元,年均增长17.1%。

  六、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

  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持续增长。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倾斜,尤其是在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下,全市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市场准入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较快增长,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在经济总量、规模、经营领域、发展层次迈上新台阶。城乡就业人数从年末的7.94万人增加到年末的10.06万人,增加了2.12万人。

  (二)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年末,嘉峪关市城镇人口突破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3.35%,年进一步提高到93.44%,-年城镇人口每年平均增加人左右,带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与此同时,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年嘉峪关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改革,嘉峪关市城镇化不仅有量的扩大,更有质的提升。

  (三)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

  年以来,嘉峪关市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43万人,比年增长16.1%;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8.45万人,比年增长9.3%;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5.76万人,比年增长11.6%;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7.36万人,比年增长14.5%;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7.5万人,比年增长27.6%。

  七、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一)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支出更加注重民生

  经济快速发展,税源不断拓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7.09亿元,比年增长33%,年均增长5.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24.28亿元,比年增长23.7%,年均增长4.4%。财政支出在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支

出从年的61%提高到年的79.8%。

  (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改善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工业经济实现了企稳回升。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7亿元,比年增盈.8亿元,扭转了企业亏损的局面,标志着工业发展走出了艰难的困境。酒钢公司在年扭亏为盈,实现盈利20.3亿元,并安全兑付亿元到期债券,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

  八、文旅融合取得新成果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嘉峪关市仅仅抓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时机,着力培育全域、全季、全业旅游产业,打造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消费型城市。年,嘉峪关市接待旅游人数万人次,全社会旅游收入45.3亿元,年-年年均分别增长23.2%和25.9%。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文物系统管办分离、事企分开改革,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获省政府批准,组建了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和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关城大景区建设性详规、新城魏晋墓群保护总体规划和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进展顺利;长城本体保护工程全部竣工,玉龙湾文化生态园、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建设、房车露营地、航空博物馆、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丝绸之路彩绘艺术大观》重大项目启动,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戈壁挑战赛、第五届国际短片电影展、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房车博览会和丝绸之路长城戈壁马拉松赛等各类节会赛事。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天空之盛购物中心建成投入运营,雄关大厦、天城美居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铁路物流园区、嘉峪关国际航空口岸项目获批。

  进入年,嘉峪关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嘉峪关市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以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
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pdkr.com/smhykh/33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