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定义及产业结构

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来看。其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大部分汽车企业由于其较高的传统汽车工业发展技术水平,以及相关政策导向的原因,而以原有传统汽车行业技术基础为核心,从主要研发生产混合动力(HEV),增程电动汽车PHEV)类产品开始,并逐步过渡到纯电动EV)类产品;燃料电池FCEV)类产品主要以发展氢燃料电池为主,该技术虽然具备诸多优点,但由于造价和研发成本过高,技术还不够成熟完善,并且需要加氢站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多年来还未收到市场认可,主要应用于部分地区(如美国加州,法国巴黎)的汽车租赁业务。

反观我国的汽车企业,在传统汽车行业技术水平较为薄弱。为加快发展进程选择跳过油电混合动力(HEV)的过渡阶段,在原有燃油车型基础上研发增程电动汽车(PHEV)进而快速过渡到纯电动汽车(EV)产品,而我国燃料电池(FCEV相关技术基础薄弱,与其他汽车技术强国差距较明显,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以目前的发展规划,燃料电池仍作为远期的发展目标。

随着现代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入,产业生产组织方式呈现出产业链的垂直结构,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产业链上游为生产电池和电机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如锂,钴,镍,锰矿,该部分产业大多为资源密集型企业,产业发展相对稳定,产能主要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代表性的上市企业有江特电机、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中游主要为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或称“三电”模块〉核心部件的成本占整车约60%,远超传统整车30%左右的占比,该部分企业代表该行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地位,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主要源于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指标突破,如电池能量密度,电机功率及电控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等,中游企业的技术迭代快,研发资金要求高,竞争也较激烈,代表性的上市企业主要有杉杉股份、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下游主要指整车制造,充电桩制造和运营服务商,即该产业的最终产品制造和相关基础设施产业。财税激励政策,比如财税激励措施往往直接作用在下游产成品环节,而通过下游需求增长拉动了中上游企业需求的发展。代表性的上市企业主要有比亚迪,宇通客车,众泰汽车等。

而根据产业的发展现状,还可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分为以下几大核心子产业来进行分析:整车制造行业、动力电池产业、车用驱动电机产业、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等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maoxingye.com/gdhyfl/40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