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最为重要的驱动力,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战略,二是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成长。这两大方面形成的强力支撑充分表明,江西定准了绿色崛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方向。江西民营经济如何在开放创新型经济发展进程中,继续实现转型升级和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就商贸流通业领域而言,借助于全省立体开放大交通格局优势,对于构建江西商贸大流通新格局具有积极创新意义。
(作者:肖志峰,系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江西绿滋肴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困境与当前主要瓶颈
年,江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63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由年的55.3%提高到59.5%。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7.6%。民营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省极具活力的增长点。然而,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相比东部沿海和中部其他省份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的区域困境仍没有改变,当前发展困境中的主要瓶颈问题仍需着力突破。
(一)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困境
江西省民营经济不仅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省份具有显着差距,同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等省份也有相当差距,而且近年来差距还在持续拉大。
统计资料显示,江西省年非公经济增加值为亿元,而江苏省非公经济的增加值为亿元,是江西的近5倍;广东省非公经济增加值为亿元,是江西的近4倍。在年民营企业强中,浙江有家,江苏有82家,广东有60家,而江西只有7家。在中部地区,江西省年非公经济增加值为亿元,而湖北省非公经济增加值为亿元,比江西省多亿元,湖南省非公有经济增加值亿元,比江西省多亿元。
(二)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当前主要瓶颈问题
一是民营企业规模小、利润低。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年中国民营企业强名单,其中江西民营企业只有7家,营收占比仅为1.03%。从江西民营企业营业能力看,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只有8家。
二是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年,全省规上民营企业中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1%不足家,其中仅有19家超过5%;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超过5%的企业不足家;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的企业不到50%。江西民营企业拥有的已授权专利数量偏少,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高,缺少创新型人才、缺少资金是制约江西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因。
三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全省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弱,担保抵押物少,贷款信用水平参差不齐,抗风险能力低,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年,民营企业贷款增加量仅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13.4%,同比下降6.6%。
从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困境与当前主要瓶颈问题来看,突破发力的重点,一方面当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持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另一方面是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转换发展动能,加快产业升级。
二、当前我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主要制约因素
商贸流通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商贸流通业也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近年来传统商业模式与市场发生深度变化的过程中,江西商贸流通业遇到了严峻挑战。
(一)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是实体店商销量下滑,增速放缓。大商场、百货店及超市等传统消费业态销售平淡,实体店面临消费日益分流的困境。特别是传统业态中,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营业收入增速纷纷回落,年分别较上年回落2.2、2.5、4.6和2.3个百分点。传统业态经营状况相对低迷,呈现增长乏力态势。近三成的大中型企业营业收入下降,降幅超过10%的有家。部分龙头企业销售持续下滑,56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中有35家营业收入下降。
二是企业竞争优势减弱,经营压力加大。年全省大中型商贸企业实现利润.47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大型超市、百货店利润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37.1%和12.5%。专业店、专卖店利润虽然有所增长,但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4和2.3个百分点。在家大中型批零企业中家营业利润下降,降幅在50%以上的有家。
(二)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销售模式相对单一,传统经营缺乏创新。传统商贸企业在资金流、信息流、现代物流方面以及管理水平、经营方式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由于企业缺乏资金、人才,企业在经营方式、管理理念创新等方面后劲不足。
二是商圈构建不均衡完善,业态失衡较明显。商业网点规划不均衡,业态结构比例失衡,部分区域同型商业业态过于密集,网点服务功能不全。城乡结合部和新开发建设的居民住宅小区的以及城郊农村商业网的不发达,农村市场发展不均衡现象广泛存在。
三是相对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发达,原有商贸流通格局滞后。
三、开放创新视野下,江西大商贸大流通格局构建的路径
近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已充分表明,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战略和坚持创新引领,是全省民营经济突破发展的重点发力方向。在开放创新型经济发展进程中,构建江西商贸大流通新格局方向明晰也势在必行。对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重点突破。
(一)大力实施“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积极引导传统百货、商场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增加线上资源,突出特色经营;大力推动传统品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品牌”的商业新模式,提高传统商贸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扩大销售半径,通过转型发展,焕发新活力;支持电商企业与实体店联手,积极支持电商企业开设线下体验店,以线下体验带动线上消费,支持其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境网络零售。
(二)推动商贸流通体系改革和商业市场调整布局
随着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商品流通总量迅速扩大,必须加快构建城市外圈规模化集约化商贸流通体系,与互联网、大数据、大物流、大仓储融合发展,形成涵盖会展、配送及仓储、信息化、统一结算、融资、保险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基地。同时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支持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产品展销中心、仓储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加大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网点和服务设施,推动电商进农村,支持企业开展面向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渠道的建设,有效释放农村市场。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高农村联锁网点覆盖面。
(三)借助大交通优势创建大商贸大流通新格局
一是构建全省商贸大流通格局新网络。江西立体大交通格局已呈现,并形成与上海、南京、广州、福州的3—4小时经济圈,与长沙、武汉的1.5—2小时经济圈,与北京、天津等的6—8小时经济圈。在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江西省南昌、九江、赣州、上饶等四个设区市被确立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化交通大格局,使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实现了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激增。借助于大交通优势,促使我省原有商贸流通市场格局全面提升调整的条件与时机已成熟,同时也势在必行。
二是精心打造全省高速公路商贸经济走廊。近年来,浙江、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充分挖掘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价值,通过全面提升和扩大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与功能,打造高速公路经济走廊,正形成商贸流通业领域新的增长亮点,有力推动了商业流通市场格局的转型升级。
目前,江西高速通车里程现已突破公里。未来几年,我省将建设南昌南外环高速、广(昌)吉(安)高速公路(吉安绕城高速公路)、抚州东外环高速(抚州绕城高速公路)等0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全省“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的高速公路网。同时,从今年起,我省将用5年时间建成一万公里“畅安舒美绿”高品质农村公路。如此,我省发达的高速路网,已形成庞大的开放型经济走廊潜在大市场。然而,通车里程位居全国前列的江西,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大部分仍停留在“停车加油”和为旅客提供简单餐食休息服务功能层面,巨大的商业价值远远没有得到释放提升。
为此,全面规划提升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围绕地域文化旅游特色和地方特产做文章,通过高规格精心打造,将形成我省纵横联通、连接省外的一条条高速公路经济走廊。从而,有力带动旅游业发展与特色农产品流通,形成商贸流通业又一新兴大市场,推动商业流通格局转型升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