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木年已经结束,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是魔幻的一年。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年初历经了“补贴退坡”、“车规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各家车企集体涨价”到年尾特斯拉带头跳水降价,比亚迪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全线车型涨价。“变幻莫测”果然是最适合形容中国车市的词语。那么在接下来的年,中国汽车市场有将会有哪些变化?本文基于笔者的认知进行了以下猜测:行业加速洗牌新能源赛道逐渐成为主流,即便用户短期内不购买,但也是媒体传播与用户间交流的主体。并且已然形成独立认知,用户购买新能源车便只在新能源车中对比,以燃油和新能源车进行对比和转化的比例大幅度降低。并且新能源新赛道,用户独立认知,所以传统的品牌力和购车影响因素已然改变:传统合资、豪华品牌的品牌力优势不再,用户开始认为新能源车就应该考虑中国品牌、新势力或者特斯拉;购车影响因素,新能源化设计、高性价比和智能化将成为最重要的核心影响因素。无论是什么品牌,如果不能按照新能源玩法打造产品,用户接受度会一落千丈。产品同质化加剧,内卷更加严重新能源赛道给产品带来的新技术和新体验,比如说智能驾驶、座椅、大屏、ARHUD等近两年展现的已然淋漓尽致,而且趋势也很清楚明白,接下来想要带来这种突破想象的创新就不太容易了。但是新鲜感也拔高了用户对于新事物的期待门槛,那么同时限于创新并不能够时刻迸发,产品功能逐渐趋同,那么内卷将会更加严重,15万对标20万、20万对标30万,越级对拼都将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技术建立品牌护城河,差异化定位进入消费者拥堵的心智,培养独特的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才是唯一出路;亦或者拥有清晰明确的产品打造和开发思路的能力,形成组织文化的隐形价值,但这很难。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不长久基于当前的同质化激烈竞争,逐渐有更多的品牌想要生存下去,只能以更卷的方式杀出血路,要么便是退出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能力做出颠覆式创新,便只能牺牲利润,甚至是赔本赚吆喝,但这种方式难以持久,毕竟企业家不是慈善家,所以调整竞争策略和方式迫在眉睫。那么这样来看,今明两年是个开始,大概在年左右汽车市场会有新的格局与产品特征,形成新的竞争形态。10-20万级别纯电市场或成为新增长点自年以来,以五菱宏光mini为代表的5万元以下代步市场增长迅猛,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25万以上的消费升级市场,加入了小鹏P7、比亚迪汉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而10-20万市场,由于大量油改电车型充斥,家庭代步和科技尝鲜的用户都不会选择。到了年,10-20万市场异军突起,出了比亚迪秦PLUS、比亚迪元PLUS、AIONY、海豚、好猫等众多优秀。更多品牌开始从上往下打,集中布局10-20万市场。由蓝牌转绿牌,抢夺合资油车的核心市场。而年会有更多车企跟进,同时特斯拉MoselQ/2也将加入混战。所以年10-20万级别市场肯定会特别热闹。家庭增购用车需求将会持续释放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分析,家庭首够占比自年的78.4%,持续下降至年的46.6%,预计今明两年这个比例还会持续下降。同时,增购需求持续上涨年占比达到36.5%。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以家庭用车组合需求所带来的。即家里已经有了一台多功能的大车,需要为老婆、子女、父母再添置一辆。而增购家庭根据需求不同,形成了3个增购市场:1)5万元以下代步车市场:比如父母/老公已经有一台10万左右的A级车,为子女/老婆购置一台5万元的A00级代步车。用于上下班代步、接送孩子、买菜等。2)10-20万快速增长市场:比如老公已经有一台10万左右的A级车,为老婆购置一台10-15万元的A级代步车。或父母/老公已经有一台20万+/10-20万左右的车,为子女/老婆购置一台10-20万元的A级代步车。3)25万以上的消费升级市场:比如父母/老公已经有一台20-30万/30万以上的BC级车,为子女/老婆购置一台20-30万的BC级代步车。聚焦细分人群和多场景出行不管是首购,还是增购,厂家越来越聚焦细分市场。前有坦克击中越野人群,后有欧拉黑猫、白猫、好猫围攻女性人群,销量都令友商眼红。以年快速增长的10-20万市场为例。主打女性的产品就包括比亚迪海豚、比亚迪元PLUS、欧拉好猫、Smart#1精灵、芭蕾猫等等,这些产品从外观、内饰、配置以及广宣都在迎合女性消费群体。并且取得不错销量。年会有更多的厂家,针对不同的细分人群和多样化的出行场景需求,提出全新产品。产业方面思考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苗头出现。公开统计信息显示,今年动力电池领域至少公布了75个投资计划,总投资金额超过万亿元,近半项目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动力电池企业加速上市或为上市做准备。随着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尤其是低端电芯早已体现出产能过剩,工厂产能利用率开始降低,而产线工艺一旦确定就很难升级,加之设备改造成本较高,低端电芯工厂将面临淘汰的困局。自动驾驶概念的热门势头加速衰减。自动驾驶短期内仍然难以实现落地,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究竟是否值得全面普及,以及在伴随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的普及过程中,高精度地图是否是必要且能为这些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撑。在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与座舱智能化的普及过程中,数据合规是否值得推广并加以立法普及。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中高价位车型的智能化程度将会更高。这些都源于技术的积累,并且汽车智能化将愈演愈烈。随着大算力中央域控制器平台的普及、MCU呈现小节点应用的趋势,中央域集中式架构有望得到应用。随着算力的大幅增长和车规MCU紧缺的缓和,汽车智能化水平仍然会保持增长。燃油车将变得更加亲民。电动汽车加速普及,并且以新势力和部分国内汽车集团的纯电动新品牌的内卷趋势,将开始与燃油车展开更加激烈的交锋,而电动汽车在使用环节的低成本将对燃油车带来碾压性的优势,随之而来的是燃油车价格不断走低,BBA等豪华品牌将开始新增入门车型应对特斯拉、蔚来等的纯电产品,以及二线豪华品牌推出的更入门车型,清库力度也会随之加大。自主品牌的燃油车型将继续通过堆配置的形式增加卖点而变得更豪华、更好玩。此外,除了这些行业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的建设、维修,停车设施的建设、维修,充电设施的增长,就业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否能够实现恢复及稳定,也都会对汽车行业的稳定、新能源汽车增长、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的普及产生影响。写在最后:综上,年的汽车市场依然会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场,面对新能源补贴的终止,以及传统车企的强势切入,新能源领域必将会掀起一番血雨腥风,好戏才刚刚开始。至于年的车市,或许起步会比年下半年困难,但拥有良好产品与积淀的品牌总还是会有跑赢大盘,脱颖而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