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生态圈阵容之强大,满屏LOGO放不下,“破圈、共创”引领汽车生态建设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研发生产模式向生态圈竞争转变。在此背景下,“汽车生态建设”似乎正成为主流整车企业的终极发展目标。
“生态圈”的百度词条解释为,商业活动的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共同建立一个价值平台,形成闭环。生态圈一词带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在于让我们从整体的高度审视整个商业的发展,以对其有深入的认识,并由此对自身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以适应这一充满生机同时又危机四伏的生态圈。
“汽车生态圈”是近年来汽车行业里比较热门的一个概念,其又可以细分为“出行生态圈”、“用户全生命周期生态圈”、“新能源汽车生态圈”、“智能网联生态圈”等各个不同的细分领域。环环相扣,圈圈相连,无数小圈组成一个大圈。
整车企业对生态的理解和构建
纵观各大整车企业的战略规划,不难发现言必谈如何“打造汽车生态”。
在一汽集团的“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提出通过绿色融合,最终建设世界一流生态的目标。而这个“生态”汇集了充换电、电池银行、电池回收利用、自动驾驶、
Robotaxi、新基建……等等众多个细分领域,而每一个细分领域又都是一个小的“生态圈”。
比如围绕动力电池,一汽的“生态圈”建设目标是,在生产端,保障最基础的电池系统自主生产;在研发端,布局电芯研发,逐步实现由定制到自主,同时对燃料电池技术进行储备;在使用端,布局智慧充换电及储能,推进规模化应用;在回收利用端,通过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布局电池回收利用。这样一来,围绕整个电池的生命周期就形成了闭环,也就打造了一个“电池生态圈”。
再比如围绕自动驾驶,一汽的计划是,在研发端,自主开发L2-L4计算平台;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软件;布局智能芯片,实现安全可控;软件逐步实现自主开发,构建安全信息防御体系;布局智能感知系统,实现智能感知融合;通过智能网联软件运营,实现数据增值服务。在使用端,通过OTA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服务进化,形成“5G-车-路-云”协同生态。
基于上述一个个小的“生态圈”,最后会形成一个大的“生态圈”。一汽打造了一个未来型智慧绿色城市汽车生态系统——Ecolin5,即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为核心链,融合新型消费链、智能绿色交通出行链、智慧能源链、新基建链等“五链”为一体的绿色低碳与智能化发展综合解决方案。这大概就是“汽车生态建设”的理想状态。
广汽集团也认为,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将从单一产品转变为生态体系竞争。因此,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体系,成为广汽集团的战略目标,并计划通过做强做实研发、整车、零部件、商贸服务、金融服务和出行服务六大板块来实现该目标。
长安汽车在“十四五”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形成“新汽车+新生态”产业公司,战略重心侧重科技、智能、低碳、出行及生态。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目前似乎可以明确看到的赛道是新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但目前还没有能打通全域数据的细分赛道。奇瑞认为,平台和生态才是制高点。
开放合作、跨界融合是必由之路
除了自研,开放合作、跨界融合是构建汽车生态必不可少的路径。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市场与技术的力量正推动产业边界重构,当前汽车行业的边界已经远远被突破了,同时也推动着汽车企业拓展新的朋友圈,重塑产业生态,同时整零关系也将被重新构建。
如今的汽车行业汇聚了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跨界进入者等众多参与者,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基于此,上汽集团倡议,行业内外伙伴应一起打造生态、取长补短、互融共进。
产融结合的生态朋友圈,将成为上汽最大的“资源”,共建共赢共享生态,成为上汽集团做强自主品牌的新动能。目前,上汽不仅参股宁德时代、QuantumScape、SolidEnergy、清陶等,在下一代锂电池技术领域积极布局;而且还入股Momenta,成为除创始团队以外的最大股东,共同开发智驾算法;还投资了地平线、黑芝麻、晶晨半导体、智芯半导体等十几家芯片设计公司,加快汽车芯片的产业链布局。
由此,上汽的业务结构也将从制造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转型发展,“十四五”期间着力打造一个品牌更有影响力、体系更具竞争力、体制机制更灵活的“新上汽”。
汽车产业链长且产业关联度高,双碳目标驱动产业变革提速的背景下,产业链的组织模式、价值链的利润分配等都在发生深度变革。在产业链方面,原有产业边界扩展,更多专业化新型产业主体正在出现;同时,垂直链式产业格局正在转向水平网状结构,将衍生出新的局部产业链。在价值链方面,动力电池、电子电器等新型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占比更高,且创新模式下,整合金融服务、软件更新、数据运营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收益,正在创造新的盈利可能。
北汽集团深度剖析了目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将围绕产业链协同、价值链创新加大力度,合纵连横,内外兼修。一方面,其将发挥海纳川零部件平台作用,强化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同时,加强与华为、滴滴等跨界力量的横向协同。另一方面,将积极探索全生命周期收益的模式创新应用,比如北汽福田新能源业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总拥有成本优势。
而随着共享理念从更广维度向汽车行业渗透,跨界融合更是大势所趋。体现在产业资源层面,一方面通用化核心部件逐步趋同,并进入共享化阶段,车企的差异化设计更多体现在与供应商联合的用户个性化开发上;另一方面包括AI平台在内的软件供应商,推动面向用户开发的工具链开源共享,实现资源的更高效整合利用。体现在商业模式层面,汽车与能源系统加速耦合,以储能电池为媒介,汽车成为新型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之一。
汽车成为移动的储能单元,未来结合智慧城市,解决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换电”商业模式。北汽集团是较早在换电模式上进行探索和布局的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北汽已形成了从技术、产品、平台,到产业链、资本链、生态圈的完整闭环,在北京、厦门、兰州、广州等19个城市已投放2.55万辆换电车辆,累计建成配套换电站座。北汽福田换电重卡也在矿山、港口、城市建设等场景下,成功实现推广应用。
破圈、共创,车企生态化竞争
愈演愈烈
“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将是平台和生态,而不是单一技术或产品。”业内公开发表此观点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而且几乎已经成为共识。
“生态化”似乎正成为车企竞争的新利器。细数一下,发现很多主流车企都以自己为中心,成立了一个“生态圈”。
就以长城为例吧。6月29日,长城汽车咖啡智能生态联盟正式成立,将以更加开放的合作理念,全面整合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内外的跨行业生态资源,形成深度战略协同,给用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智能产品及服务。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设计,咖啡智能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挖掘数字资产价值,创造全时用户互动与服务触点,开展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以互相赋能的合作理念,持续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
长城生态圈的阵容之强大,满屏LOGO放不下。据企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咖啡智能合作伙伴数量已经突破80家,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AI交互、智能社交、智慧支付、智慧养车等各个领域。而未来,长城汽车还将继续扩大咖啡智能生态联盟圈层。年,咖啡智能合作伙伴数量将超过家;至年,合作伙伴将覆盖所有领域,健康、旅游、医疗、金融以及体育等各行各业都会与咖啡智能产生业务“触点”。
另外一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