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发展仍具韧性和潜力

年开年中国对外贸易数据好于预期,但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进出口总额绝对量的收缩,也反映出中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明显。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年1月~2月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录得-6.8%,较年12月同比跌幅收窄3.1个百分点。出口同比跌幅收窄主要受商品价格因素发挥了支持作用;全球经济活动回暖,需求边际改善;中国经济加速复苏等三方面原因驱动。近期,中国供应链上的生产、制造、运输、库存、物流、零售各环节压力明显释放,叠加前期积压订单的赶工,也推动了出口降幅的缩窄。其中,汽车同比出口增速保持高速增长,1月~2月同比增幅达65.2%。

图/图虫

需要看到,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是短期的、周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迎来的机遇是长期的、结构性的,也是区域性的。一方面,“滞胀”格局对于全球总需求的冲击尚未消弭,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主要经济体复苏分化,拖累全球贸易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难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全球总需求趋势性增加,而服务贸易全球化浪潮或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突破点。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不仅要在危机中辨识对外贸易发展的长期趋势与结构性机遇,更要发挥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迎难而上,挖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潜力空间。

中国对外贸易恢复面临三方面挑战。首先,尽管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全球贸易复苏难以一蹴而就,供应链恢复至疫情前的状态仍需要时间。低经济增速与高物价水平虽然在年预计得到边际改善,但与疫情前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经济放缓和物价紊乱,都给全球贸易的增长带来压力。其次,对外贸易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复苏不仅受限于全球经济下行周期的压力,而且受制于国家和地区间经济复苏分化的不均衡。最后,全球贸易动能持续转弱。IMF预测年全球贸易增速将由年的5.4%放缓至2.4%,WTO预计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长将放缓至1%,远低于此前预计的3.4%。在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韧性相对凸显,但季度同比增速显著下滑,也反映出贸易困境是全球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同比收缩,但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仍实现较快增长,中国外贸发展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潜力。未来中国外贸发展有望迎来三重机遇:全球贸易总需求增加仍是长期趋势;全球贸易发展将出现结构性变化,比如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贸易需求等;RCEP等区域化经济发展创造出新的贸易机遇。

未来,中国需挖掘对外贸易发展的四层潜力空间。一是发挥引领作用,打造区域化核心优势。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总额一直稳中有增,特别是在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后,中国对其出口有望继续增长。同时,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融资合作、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等举措,持续拓展区域多边合作领域,积极与周边邻国或地缘同盟进行更深入的区域性经贸合作,将有助于推动区域内部经济贸易投资总量的增长。

二是优化贸易结构,顺应服务贸易全球化新趋势。虽然传统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显著,但中国服务贸易实现了较快增长,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近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9%,以知识、技术等为主导的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化外贸结构,将有助于增强中国服务贸易抵御外部风险的韧性。

三是推进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利用制造业大而全的比较优势。中国具有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门类,无论是机械制造还是电子电器,在价值链上的比重均已成为全球第一。随着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要素成本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加快中国核心与新兴产业进一步迈向中高端价值链将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必然要求。通过推进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利用劳动和资本要素优势,将增强中国作为全球贸易中心节点与核心价值链的枢纽地位。

四是打通贸易渠道,发挥中国香港独特作用。香港作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国际金融中心,背靠内地、辐射亚太、连接全球,市场高度自由开放,金融制度与国际高度接轨,无论是金融机构与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国际资金、金融科技资源等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利用香港专业的国际化金融服务平台,大力支持外贸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便利化其投融资服务需求,增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对于贸易投资的服务质效,帮助中国外贸企业“走出去”。

(作者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发于.3.27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中国外贸发展仍具韧性和潜力

作者:程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maoxingye.com/gdhyfl/40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