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模式有哪些优缺点农超对接模式行业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农超对接模式行业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中国只有15%左右。采用农超对接的方式,是直接去农村合作社、基地进行采购,了解采购源头,因此,在食品安全上更有保障。另外在农超对接的过程中,产生了规模化种植和经营的农业企业,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标准,因此,产品品质更高。

农超对接模式能够有效地使得市场、连锁超市和农户三方受益,是未来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受到国家农业部和商务部高度重视,重点扶植,发展前景可观。

在中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截至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通过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托管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发挥了规模经营优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据统计,未来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占1%,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将占2%。同时,我国农资电商、农村日用工业品电商、农村再生资源电商将得到较大发展。未来可通过推动农村各类服务互联网化,促进农村服务快速增长。

农超对接受惠于“三农”政策。“农改超”门店有望加速扩张,成为线下门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农改超”进一步升温。中国为生鲜农产品生产大国,但以农民个体户生产为主,生产集中度十分低下,产品呈现出较高的非标准化特征。而中国生鲜消费市场庞大,终端零售商则需要品质稳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中国生鲜农产品“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使得其需要庞大的流通环节以对生鲜农产品起到集散、分销的作用。目前农户→产地采购商(菜贩子)→销地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的流通体系仍为中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式。此外,中国冷链物流建设十分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层级繁多的流通环节与落后的冷链建设使得生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率高居不下,亟待改善。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年中国农超对接模式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农超对接模式的优缺点

(1)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农超对接”模式的交易成本是指实现合作和交易所要花费的全部成本。农户、合作社与超市之间直接对接,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当交易行为发生的时候,伴随交易过程产生的合作伙伴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约束和监督交易成本、违约成本、农产品检测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配送成本等,都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交易环节的缩短,减少了农产品层层加价,缩短了流通时间,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增加了交易次数,提高了流通效率。

(2)稳定市场价格,农K与消费者办方获益与传统渠道模式对比,“农超对接”模式环节较少,没有批发商的中间加价,客观上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够使得消费者获得实惠。近年来政府对“农超对接”模式的税费减免、费用补贴、专项扶持等也逐步增加,使农民也获得了相当的实惠。“农超对接”模式发展也承载了政府的公共职能,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收益和消费市场平稳方面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3)提升农产品品质,确保食品安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政府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maoxingye.com/gdhyfl/40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