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进入区域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都市圈规划、通道经济整体布局、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成为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贸流通业逐步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空间产业结构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商贸流通业的空间布局对于区域空间产业结构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院将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结构布局的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现状1、商贸流通节点已经形成聚集式格局空间布局是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集聚效应的重要动力。而商贸流通业在空间布局上的各个节点,对产业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对产业布局当中每个节点进行合理化的设置,才能够真正推动国内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结构起到优化作用。从我国商贸流通业节点发展现状来说,城市当中商贸流通节点主要分为城市、乡镇以及农村三种节点方式。另外,区域性商贸流通业中的节点与乡镇、农村之间的节点布局会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说,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空间布局上必须要依据城市中每个节点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考量,以此实现国内商贸流通业节点上的合理规划。
2、流通业物流线结构趋于整合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物流线结构的发展上,主要是以城市中各个主要运输线路为基础,扩展成为连接各个区域主要运输干道的综合型、全方位的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结构。交通运输作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商贸流通业中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公路、水运以及航空等多种常见交通运输工具从传统的远距离换乘,逐步演变成为零距离换乘。同时,目前国内物流、交通运输产业已经进入到多元化发展时期,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途径上趋向于更加多样、更加灵活的方式。
从我国物流运输线路的发展现状来说,占主导位置的依然是具有综合运输能力的大型线路。同时,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历程中,物流线的并入与融合,已经成为商贸流通业集聚化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以及各条主要运输渠道的合理化设置,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国内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与发展。
3、流通区域实现协调发展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历程中,区域商贸流通业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差异化的功能。同时,随着具有不同功能的各个区域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以后,逐渐形成如今我国商贸流通业布局上的区域差异局面。这也丰富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布局的结构内容,从而为其布局空间的扩展提供了发展基础。从各个区域关联性上说,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而也就形成了明确的区域协作,以此为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一系列的物流、生产以及资金等领域的支持。所以说,在目前我国大力推动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点愈加明显。并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会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业发挥规模会不断扩大,商业网点也会不断增加。基于此,可以得出现今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发展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空间布局中的点线面结构正在实现更深入的优化。而中部以及西部等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在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上拥有自然以及环境上的优势,从而预示着这两个地区成为未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点。
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一)增强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宏观引导与政策支持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发挥其应有的宏观调控职能,从而为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出良性的发展空间。同时,各级相关部门应当开展对城乡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调研,以此为制定区域商贸流通业的结构规划提供数据参考。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监管力度,对于扰乱商贸流通业的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偷漏税等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从而为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另外,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对区域当中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划进行政策性引导,比如在税收、资源以及政策方面要给予当地商贸流通业更多的引导。
(二)大力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态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物流行业的积极促进作用愈加明显,从而不断推动物流行业在商贸流通业中地位的提升。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信息化技术作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而通过创建效率更高的信息化物流发展平台,为本地商贸流通业的集约化以及连锁经营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所以说,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上应当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而对区域内的各项物流资源进行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在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要开展全程监控,以此来充分保障物流配送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确定商贸流通业中的各个节点功能当前我国各个区域中的商贸以及物流基础设施仍旧处于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商贸流通业在发展上不仅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在商贸流通业布局上面临着很多挑战。基于此,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抓住重大发展机遇的前提下,对当前区域中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制定出最为合理科学的商贸流通业布局模式。同时,还要消除过度追求区域经济效益水平提升等错误意识。另外,区域中的大型、中小以及小型商贸流通业节点企业在功能定位上,要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对资源的过度浪费。尤其是在区域改革过程中,必须要以商贸流通业作为区域试点发展的着力点,从而实现区域市场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最终为本区域商贸流通业的物流、商流以及资金流的功能发挥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步骤上,要首先实现商业网点的对接以及连锁零售网络的创建,其次是要将商贸流通业中的各类产品进行对接,实现产品上的优势发挥,最后是要在沟通交流体系上进行对接,从而将市场中的信息准确传达给生产与物流企业。
三、结论在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实现蓬勃发展时期,同时也作为国民经济运行当中的先导型产业,商贸流通业更多的发展优势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显现出来。但我国依然有很多地区的商贸流通业还存在诸多发展劣势,比如一些地区在商贸流通业布局上存在过度依赖交通条件的问题,从而限制了本地商贸流通业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在商贸流通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优化方面,应充分考量区域的产业经济格局和辐射范围内的商贸流通需求,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前瞻性规划商贸流通设施布局和发展模式。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