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门镇商贸新城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背景
随着泗门镇成为首批宁波都市圈卫星城市试点和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泗门镇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面临着从“中心镇”向“小城市”的历史性跨越。规划区块位于泗门镇中部,是泗门镇区的拓展主向,也是未来泗门小城市的核心区域所在,区位条件优越、区域地位重要,为优化功能布局、合理配置各项重大设施以打造泗门城市核心,并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合理安排农居建设、统筹安排建设时序,保证商贸新城区块建设的顺利展开,促进泗门经济发展、提升泗门城市品质和风貌,实现泗门由镇向城的顺利跨越,特编制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及现状
本次规划范围东至规划东环路,南至大沽塘路,西至谢家路江,北至北外环路,用地总面积.72公顷。
现状概况:
1、现状人口:规划区块涉及后塘河社区、镇北村、水阁周村以及海南村等四个行政村(社区),现状居住总户数为户、总人口为人。
2、现状用地:现状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78.79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为19.56%。其中:城市建设用地49.28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为12.23%;村庄建设用地29.51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为7.33%。
已批未建用地24.45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为6.07%。
非建设用地.48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为74.36%。
3、现状交通:区块现状与周边地区联系主要通过四海大道、兰曹大道,与老镇区联系道路主要为河塍路、光明北路。
三、规划内容
通过塑造核心、提升品质,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完善交通体系和设施配套,将规划区块构建为功能综合、配套完善、环境怡人、富有特色,具有江南小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区。
重点内容:
1、核心塑造,提升品质
利用北排江生态景观构建城市核心景观,围绕其布局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形成城市核心,完善小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2、功能布局,科学合理
合理测算确定适合泗门小城市发展的商贸服务业规模以及各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并根据规划区块与周边功能区块的关系及产业关联度,结合泗门城区的规划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各类用地。
3、交通体系,高效顺畅
对总体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系统进行梳理,建立健全规划区块道路交通体系,对外交通联系便捷、内部交通网络顺畅。
4、设施配套,合理均衡
按照宁波市、余姚市的相关规划管理规定,结合基地的实际配套要求、居住用地和居住人口的布局情况,均衡布局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设施利用的高效性和共享性。
5、生态网络,和谐共生
根据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合理构架水网、绿网以及体育休闲建身绿道网,形成生态网络交织、慢行网络合理建设的宜居宜业之地,切实提升区块生态环境、投资环境、生活环境。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一网、四区”的整体布局结构。
一核——规划在北排江与四海大道交汇处设置四海康体公园,并在四周布置大型城市公共设施,使之成为集商业商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核心。
双轴——分别是四海大道以商业商务为主的城市发展轴、以及北排江及生态、文化、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城市发展轴。
一网——依托谢家路江、北排江、周家路江、方家路江、二塘横江、大沽塘江等河道水系,形成网络化的滨水绿带,将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渗透至各个功能片区内。
四区——分别是位于区块中部的公共服务片区,东、西两个品质生活片区,以及区块东部的专业市场片区。
五、综合交通规划
单元范围路网形成“五纵五横”的干路网结构。其中“五纵”为东环路、经一路、双周路、河塍路、红旗路,“五横”为北外环路、纬八路、北二环路、四海大道和大沽塘路。
分为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三个等级。
城市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为截流、疏解城市中远距离的客、货运交通,它们是区块与外部联系的重要交通通道。本区块内主干路主要由东环路、双周路、河塍路、红旗路、北外环路、四海大道六条道路组成。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24-42米。
城市次干路。次干路与主干路一起构成城市道路网骨架,功能是分流、联系城区内各片区的交通,兼有交通和生活的作用。本区块内次干路由纬八路、北二环路、经一路三条道路组成。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24米。
城市支路。支路连接主次干路,完善和发挥城市道路的网络效应,功能以集散客运为主,主要发挥服务的作用。支路网规划充分考虑地块的合理布置和利用,与规划河道有机结合,充分结合现有道路,规划支路红线宽度为12~16米。其中经九路(北二环路-四海大道)路段按照弹性支路控制。
交通设施:规划2处公交首末站,4处社会公共停车场。
六、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规划以水为脉、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构建“二横四纵、多点镶嵌”的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确定了二塘横江和大沽塘江2条横向滨水景观带,以及谢家路江、北排江、周家路江和方家路江4条竖向滨水景观带;并设置了古塘公园、二塘公园、北环公园、北排江公园、四海康体公园和方家公园等6个公园以及四海广场。同时,按照《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对其他水系控制10~20米的绿带。
规划区块公共开放空间包括两个层次:开放空间廊道和重点开放空间。规划确定北排江生态景观廊道以及谢家路江、二塘横江、周家路江、方家路江沿线绿带形成区块内的开放空间廊道;以及城市核心及四海广场作为重点开放空间。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根据城市社区管理和空间布局体系,遵循“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的原则进行城市社区设施配套。按配套类别进行街道级和社区级两级配置,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社区服务以及市政公用六项设施。
街道级:主要有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体育健身场地2处、文化活动中心2处、菜市场2处、养老院1处等设施。
社区级:主要包括幼儿园5所,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居家养老服务站、公共厕所等设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