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外贸的繁荣和内需市场的扩大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以零售业、物流仓储等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业不断顺应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转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逐步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区域性商贸流通业集聚地,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强大动力。
在商贸流通业集聚的同时,通过商贸流通业贯通内外的作用,实现了我国内外贸的双向发展,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集中地和世界工厂,并不断对接全球产业链,融入全球价值链,让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因此,如何抢抓全球产业链分工,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地位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要求,“十四五”规划中强化了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支持我国相关产业迈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置,提升我国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性,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
显然,从理论上而言,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于我国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实践中商贸流通业集聚与我国全球价值链融入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一直未能给予客观的回应。
这也是有关方面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我国更好利用当前我国产业链发展优势,紧紧抓住后疫情时代产业变革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机遇,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链在全球价值链中迈向中高端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流通业作为我国商品生产与消费的中介环节,在促进商品流通、助力国际国内双循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流通业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乃至对一国参与国际贸易、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力。
因此,关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及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引起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