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将派团赴华磋商贸易问题中国如何应

思响哥按:

最新消息。

美国总统特朗普24日表示,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将在未来数日率领代表团前往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特朗普当天曾告诉媒体,中美双方对磋商相当认真。

中国商务部日前表示,中方已收到美方希望来北京就经贸问题进行磋商的信息,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中国如何谋大局,从战略高度应对将要到来的磋商?思响哥邀请到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为大家进行前瞻性的解读。一起来看!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4月下、人民论坛网(rmltwz)

作者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何茂春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研究特朗普政府谈判艺术,了解新对手的谈判风格

20世纪80年代末,成功后的房地产商特朗普写了一本名著叫《谈判艺术(TheArtoftheDeal)》。其经典语录有:“要把目标定的非常高,然后不断地压迫、压迫、再压迫,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要主动出击,而不是一味忍让。否则,别人就觉得我好欺负。”“跟玩高风险赌博游戏差不多,如果竞争双方都没有好牌,那就只能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了。”“为了做成一笔生意,你必须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人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咄咄逼人的态度或温和可亲的性格。”简单地说,他的谈判策略主要是:造势,高开低走,步步为营,胜利至上。了解特朗普的外交风格,对经济外交的方向、格局,就会有战略定位。

二、树立谈判自信,不到万不得已不必借助非专业的情绪化力量

过去40年,中美在经贸领域,既有纺织品、农产品、制造业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贸易往来,也有司法行政、产业政策、人权、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双方都有了经验、困惑和对对方的尊重。这是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是非常专业化的问题。非专业的误读与传播、无节制的情绪化炒作,于事无补。

经济外交,一靠实力。这是我国二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大信心。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年(下同)增长14.2%,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中国平均每年出口远超过2万亿美元,亿美元要价,占比不大,但国家利益,岂能轻易放弃。中国回击,于情于理于法,都是天经地义的。经过5年经营,“一带一路”愿景规划日趋成熟。即使 加剧,中国也可在“堤外”快速爬升,不输美国。美国扬言讨回公道、最终实现公平贸易,这也是我方所要的规则。

启动贸易应急机制,算大账,谋大局,守住市场准入的突破口,同时做好全领域进退部署。贸易争端总有进退得失的平衡取舍选择。贸易冲突,多数领域在贸易之外,市场准入是第一要谈的。

知识产权领域,美国自“古”就没有拿出足够证据,这次也难短时间凑足。相反,中国这几年找到了不知道多少美国侵害中国知识产权的铁证。预计这一领域费时更多。历来美国压服贸易伙伴的主要目的是让对方货币升值。这是违背市场规律但又不得不做承诺的森林法则。至于如何对等妥协,将会十分漫长。所以,中国应急委员机制、智库小组要迅速反应,社情民意信息要直通决策。

三、认真分析美国各阶层态度,真正知己知彼

虽然美国一年来就业、财政、服务贸易情况好转,美国想顺势遏制巩固霸业、遏制一下崛起中的对手:中、俄。加入WTO以来,中国毫无疑问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获利者之一。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当年中国为加入WTO所作的一系列承诺,几乎“没有真正兑现”。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士的渲染,好像美国成为中国加入WTO的最大受害者: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累计高达3万多亿美元,这就是说,中国外汇储备几乎都是美国的贡献。

同时,特朗普决策圈内部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变化,建制派回流,美国决策新结构对我们很不利。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把中国、俄罗斯公开列为“竞争对手”,“中国的锐实力”“修正主义”这些新帽子居然通过美国国家元首之手扣在中国头上,“印太”概念、台湾问题、支持日本扩军等遏制政策连续出台。经贸遏制,只是一系列对华遏制政策的一部分。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经贸专业智库、法律界、商界的专业人士应充分了解美方的经贸战略,全方位了解美方的意图,作出精确的判断,微调对应之策。我们要汲取教训,打铁还需自身硬。十九大的战略目标,尤其是改革目标,如价格体制、国企改革、创新机制、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及汇率改革等,必须尽快一一落实。

这是一场考验定力的斗争,定力从何而来?来自改革,来自富国强民政策目标不折不扣地落实。从对外经济贸易角度来看,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落实承诺、建设好“一带一路”。如果没有五年前就开始了的“一带一路”,中国对美谈判将少了一些底气。

四、把握时间差,运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

美国中期选举、中国落实“十三五”规划、中美首脑会晤、G20会议等时间点的控制是重要的考量。美国在华有6.7万家企业,美国有数百万受益于中美贸易的家庭,中美进口商品的可替代性不同。从中美相互出口的主要产品看,中国出口美国的是美国家庭常用的必需品,数量巨大,短期难以找到足够的可替代产品和供应商。

美国单方面发起对华贸易限制,全球投资者反对究竟有多少,中国信息部门、媒体应有大数据收集。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的意见,要有综合全面判断。没有判断之前,开价和承诺都是草率的。

总之, 中国要做好“持久”的准备。因为,中国崛起,已经进入“凶险期”,闯过去,前程无限,需要定力、信心和耐性。

上文为节选

更多精彩解读,欢迎







































全身白癜风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maoxingye.com/smhytd/34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