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日经贸关系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日本经济和中日关系等主要因素的变化。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届时两国都要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访问日本,结束了两国首脑互访中断的局面,将促使中日关系进一步改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日关系的持续改善,今后双边经贸合作将出现更积极的变化。
报告认为,当前中日两国政府都在为改善投资环境做出努力,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将继续为两国深化在经贸、基础设施、装备制造、高科技、新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发展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双方应抓住新时期难得的契机,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以下领域的合作向前发展。
第一,继续推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务实合作。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特别是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日本在节能环保、绿色循环经济和高科技等领域有着世界先进的技术,也有着成熟的生产和技术出口经验。中日在节能环保领域互补性强,未来合作前景广阔。
第二,拓展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台阶,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未来中国将是大市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将快速发展。这为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带来了很多商机。
第三,携手推进新兴产业合作和地方间的交流。加强在应对结构调整、智慧城市和新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未来1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每年将有超过万人进入城市。。日本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拥有卓越的经验,在高端制造、清洁能源、创意产业、生命科学及医药等领域经验丰富,优势明显。
第四,推进智慧农业和现代物流合作。中日两国在农业投资、贸易、动植物检疫等领域的合作有广阔的空间,双方企业可探讨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跨国经营、生物育种、智能农业、生态环保、观光农业及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拓展互联网与农业、零售业、快递业、住宿餐饮业等的合作。
第五,鼓励企业双向投资,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将吸收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亿美元。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完善投资环境,欢迎日本企业扩大对华投资合作,同时也鼓励有能力的中国企业对日进行投资。
第六,加强地区和多边经济领域的合作。中日分别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双方应加强在区域和多边经贸问题上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推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经贸成果的落实,推动中日韩FTA和RCEP谈判尽早达成协议。
年,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国内外环境均好于年。从国内环境来看,没有出现对日本经济造成强烈冲击的事件;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远好于预期,特别是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加快,与年相比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在不断加码的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长短期利率管理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下,日本主要经济指标趋好。在国际股市回升的影响下,日本股市飙升,日元汇率平稳,出口增加,摆脱了负增长局面;企业收益连续攀高,工矿业生产重回旺盛,但是私人消费依旧疲软,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复苏进程。
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6%,年估计仍将保持温和复苏,日本政府预测全年度经济可能实现1.8%的正增长,但是民间智库相对悲观,民间经济学家(ESP预测)的平均预测值为1.2%左右。
与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同步,年中日经贸关系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恢复。中日双边贸易出现高达10.1%的正增长,摆脱了自年以来连续五年负增长的局面;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现5.1%的正增长,结束了自年以来连续四年负增长的局面。
中日经贸关系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日本经济和中日关系等主要因素的变化。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届时两国都要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访问日本,结束了两国首脑互访中断的局面,将促使中日关系进一步改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日关系的持续改善,今后双边经贸合作将出现更积极的变化。
年10月中国召开了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进入新时代”,应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处理和安排好对日经贸关系,使经贸合作成为中日政治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实现“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总布局中,强调中国要加速发展现代制造业,强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有机融合,由此可以推测中日双方在上述领域的合作会加大力度,同时在绿色低碳、共享经济、服务业、养老产业、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也会进一步发展。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量、生产链中日本处于上游,中国处于中下游,产业结构不同,互补性很强,中日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以及全球资源配置方面的合作也值得期待。
中日之间的产业与技术合作也将大有可为。由于中日经济之间的相互需求日益增大,双边经济合作拥有稳定的基础,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在中日政治关系中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政治关系紧张时,经贸合作是“压舱石”,在政治关系比较顺利时,经贸合作则是“推进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这也为中日经贸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间。新时代背景下的中日经贸合作尽管还会遇到许多困难、碰到各种挑战,但前景是乐观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