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碧玉镇集市贸易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探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郭汉彪/文

年,在这特殊的年份中,国家主动放开了地摊经济,并向民众释放了明确信号,一时间如何摆地摊成为了一个城市热门话题。农村也不例外,但农村如何发展地摊经济却没有成熟经验,不妨可从历史角度来探讨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之路。

在农村,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乡镇集市贸易,老百姓把这种贸易叫赶集。乡镇集市贸易市场是由固定商铺和地摊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其中,固定商铺的多少,是随着赶集的时间密度和赶集的人数来决定。从碧玉镇集市贸易历史来看,碧玉镇历来就是一个集市贸易集散地,秦安、甘谷、通渭、静宁等县的商人非常热衷在碧玉镇驻扎经商,除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外,下店子1、4、7日逢集,上店子2、5、8日逢集,新城3、6、9日逢集,这些密集的逢集日也是留住客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碧玉镇集市贸易回顾

碧玉镇居于周边各县正中间,不但交通发达,地理图形也犹如一口平底大锅,上下三街镶嵌锅底,相互接壤,人称聚宝盆,客商们认为盆底的下店子、上店子、新城三街具有取之不尽的源远财富。所以,在历代商贸中,碧玉镇的商贸一直经久不衰。

相传,碧玉下店子是最早的集市贸易发源地,占据第一入关口和客商歇脚之地优势,很快在此处形成农历1、4、7日逢集的热闹场所;随着上店子和新城军队撤退,上店子开始2、5、8日逢集。由于牛洛河经常暴涨,无法过河的赶集人自然会在新城形成地摊市场,后来演变成3、6、9日在新城逢集。自从下店子失去第一关口的作用关闭了市场,上店子开始隔日(双日)逢集,成为了碧玉集市贸易的主要场所,隔河相望的新城仅成了备选贸易区。

由于牛洛河暴涨在新城形成的集市贸易,新城人把这种现象归罪于牛洛河与牛谷河交汇处很大的一个石蛤蟆。实际是在牛洛河不发洪水时,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石蛤蟆,赶集的人们会自然奔赴上店子赶集;当石蛤蟆没入水下时,人们就会留驻新城,摆地摊赶集。慢慢的,石蛤蟆就成了迷信,成了新城人认为阻挡新城市场的障碍物,于是在破除迷信的年被新城人给彻底炸平了。年,在碧玉公社毛尚贤书记的主持下,碧玉公社社址从上店子迁入了新城区,集市贸易也被新任书记闫秉德迁往新城;年前后,因大城堡南边修建拦河坝,大段河床被淤泥抬高,石蛤蟆原址也被永远埋入河床之下。

二、碧玉镇上店子集市贸易回顾

碧玉镇上店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由于马路穿村而过和双日逢集,并配以新城备选贸易区,这里成了客商云集的地方,仅现在的上店子社就有马车店12个,周围有行(hang)趟和台子(现在的红星社)粮食与餐饮一条街、河湾(现在的河湾社)木材一条街、上河湾牛马贸易区等,整个区域商铺无数,还有清朝郭家十爷的99匹骆驼商贸驼队,生意遍及陕西、青海、宁夏、内蒙、新疆各地。上店子交通发达、商铺林立、客商遍布、赶集人数众多,逢集密集,加之是聚宝盆的中间位置,是周围少有的商贸集散地,也是被各地客商看好的聚财之地,市场非常繁荣昌盛。

也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天天在一个地方逢集?这是个很深奥的问题,可能在一个地方集中逢集会失去赶集人的新鲜感吧,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三、碧玉镇集市贸易发展前景

国家现在提倡地摊经济,乡镇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大好局面,尽快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从农村人习惯性思维分析,碧玉管理者应该顺应民意,将曾经保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商贸市场重新开放,或许能很快形成新的繁荣昌盛的贸易区。比如在碧玉新城继续保持2、5、8日逢集,在上店子开放1、4、7日逢集,将逢集日密集开放,可吸引周边各县客商常驻碧玉经商,形成固定商铺和赶集中心,随着时间推移,自然就能形成批发、仓储、零售、电商等经营集中贸易区,逐步增加赶集人群。同时,也可尽快改变当地贫困面貌

年6月19日写于兰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maoxingye.com/smhyfx/36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