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行业竞争格局及五大趋势及前景
1、检验检测行业特征
资料来源: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普华有策整理
首先,检验检测行业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般会根据地方实际制订符合地方要求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而且工程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时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便利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而限制了跨区域的发展。
其次,检验检测行业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规定,检测机构从事质量检测业务,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取得不同检测业务对应的资质证书需要检测机构,配置复核要求的场地和环境,购置相当数量的分析测试仪器或者试剂耗材等,同时也需要专业性较高的从业人员作为检测人员。因此,检验检测行业在资质、场地、专业人员配置、仪器设备投入上存在准入门槛。
2、检验检测行业竞争格局
(1)检验检测机构“小微”型机构数量大、服务半径小的特色显著
相较于国际检验检测行业,我国的行业起步时间较晚,超过半数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成立年限小于10年。根据《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截至年底,就业人数在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43%,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薄弱,呈现出“规模小、客户散、体量弱”等特征;从服务半径来看,73.38%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本地化”色彩仍占主流。检验检测业务范围涉及境内外的检验检测机构仅有家,国内检验检测机构走出国门仍然任到重远。
从专利数量来看,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拥有有效专利86,件,平均每家机构1.78件,创新能力偏弱;从商标数量上看,全行业仅有1,家机构拥有注册商标,品牌意识不强。
(2)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行业集约化加深
根据《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年,全国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达到6,家,营业收入达到2,.13亿元,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3.11%,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7.36%,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目前,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年年度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有42家,比年多1家,收入在1亿元以上机构有家,比年多58家,表明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规模大、水平高、能力强的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检验检测机构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
(3)工程检验检测创新和综合技术服务特征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重点建设工程日益增多、建设工程的技术难度日益增大,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层出不穷,行业发展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工程检验检测行业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工程检验检测行业不断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工程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越趋先进智能,检测技术日新月异,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创新发展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创新水平高、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强的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在行业竞争中将进一步凸显优势。
3、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1)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检验检测服务”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八个领域高技术服务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围绕“质量强国”的主线,全国各地政府加快推出进一步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措施,为检验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尽管年初遭遇了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中国的经济仍保持增长。伴随着经济从“量”到“质”的转变,国内消费者及相关企业机构对于产品或建筑等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性能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行业维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截至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8,家,较上年增长11.1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较上年增长11.19%,从业人员.19万人,较上年增长9.90%,拥有各类仪器设备.01万台套,较上年增长13.67%。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67亿份,较上年增长7.64%,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34万份,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2)检验检测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伴随着检验检测市场的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占比持续保持下降,而民营企业的占比逐年增长。国内的多个行业监管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检验检测行业当中,并极力实现行业内各类型企业的公平、公正竞争,最终提升了行业集中度,从而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业内优质企业创造了条件和环境。
年,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比重进一步下降,企业制单位占比首次突破七成。年,我国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34,家,占机构总量的70.44%;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11,家,占机构总量的22.81%,事业制检验检测机构占机构总量的比重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其他类型机构3,家,占机构总量的6.74%。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的比重从年的40.60%下降至年的22.81%,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3)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日渐提高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级政府根据“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推动落实关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年8月,广东印发了《广东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确立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的总体目标,促进全省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升级,明确提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等六部分共18项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并强调“绿色低碳节能建筑、智能制造、BIMCIM平台、监管预警信息化、智慧工地”等建筑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施。
(4)绿色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趋势
近期,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双碳”问题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题之一。
建设行业的“双碳”问题也越来越被行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