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需要注意哪些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55302651531321&wfr=spider&for=pc
随着商务领域法律体系的日趋完善、地方政府反智分工的日益扩展,流通领域的日常监管任务愈发艰巨和繁重,商务部门“人少事多”、“权小责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流通领域监管职责分散、执法力量薄弱、保障条件不到位等问题,商务领域法规立而不执、职责悬而未落,监管真空和缺位的问题比较突出。商务部门作为产业政策部门,实质上是经济管理部门,却与社会管理分割不开;实质上是经济调节部门,却与市场监管职能纠缠不清。商务领域监管工作问题亟待解决。
01
基本情况
商务部门作为商贸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职责是聚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围绕商品流通、扩大消费、对外经贸(投资促进)等三条主线展开。在推动国内市场建设和对外经贸往来的双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商务部门往往肩负重要经济指标考绩重任,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增速,出口占全国份额及出口增速、进口额、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网络零售额、跨境电商销售额增速等等。其综合经济属性明显。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就地方经贸部门作出如下规定:“1、需要加强的部门。省级政府①综合经济部门要强化区域经济调节职能,发展计划、经济贸易以及财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区域调节与管理,保证国家宏观调控顺利进行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此后,商务部门承袭的职能也为经济调节与经济运行,主要职责聚焦于国民经济相关组成部分的运行监测与调节;国家产业政策的执行与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等。
受到我国经贸发展水平差异的问题,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地方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也不近相同,北京、上海等经贸较发达的地方设置有商务委,众多省会城市市、区两级均设置有商务局,而经贸发展较弱的地方,商务部门往往与其他部门合署,主要与发改、经信、科技等有关部门合署,也有部分地方将商务部门设置为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承担相关职能,导致商务行政许可等权力落实存在法理瑕疵。合署地方的商务主管部门,人员编制往往在10人以下,部分地方甚至还出现1-3人承担商务工作的现象。
02
商务领域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商务作为重要的贸易管理部门和经济调节部门,在基层实践中往往不得不充当监管部门存在,所有涉及商贸领域企业的有关监管工作事项,都通过各种任务分工的形式,要求商务部门深入一线负责落实,符合行业管理方向的,尚且表述为对商贸企业进行宣传、指导和督促,扩大行业管理范畴的,直接要求商务部门牵头负责行业领域的某项监督管理工作。“行业主管”与“监管”相混淆局面普遍存在,导致商务部门大量的时间精力被日常监管事项所消耗,难以集中力量做好商务事业的谋划发展。在国家层面,行业主管部门一词指的是宏观国民经济归口部门,在基层,行业主管部门则被理解为监督管理(检查)部门,这导致基层商务工作面临诸多困境难题:
落在基层商贸领域监管线长面广
一是监管范围面广:
商务部门在组建至年底,赋予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行政执法职责的法规、规章共有23部(不含专业程度较高的国际贸易相关规定),其中法律2部,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7部,部门规章14部。上述事项的日常监管职责由商务部门负责,包括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管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汽车二手车行业管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督管理、旧电器电子产品流通管理、成品油市场管理、商品现货市场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一次性塑料制品监督管理、零售商供应商关系管理、餐饮行业管理、家电维修业管理、美容美发业管理、机电产品国际招投标管理、贸易救济等事项,管理面广,任务量庞大。
二是监管任务繁重:
以单用途预付卡而言,根据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务部门负责商务领域(零售业、住餐业、居民服务业等三大行业)的发卡规范管理。然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湖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法规不仅将商务部门的监管范畴由商务领域扩大至其他行业领域,还要求商务部门部门承担本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合同违约、合同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既遂行为的监督管理。目前,预付式消费使用场景扩展至各行各业,这使得商务日常监管事项工作量大,任务重,人权责极度不匹配。
三是监管流程复杂:
部分地方商务综合执法改革的操作流程采用“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和投诉举报受理,对发现、移送的违法线索进行处理,责令改正;需要立案查处的,将相关证据材料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按程序办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商务主管部门”和“商务部门负责商务领域的日常监管,对日常监管发现符合立案条件且确需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将案件线索和有关证据材料以书面形式移交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并协助做好执法办案工作”的路径,该路径仍需要考验商务工作人员的执法本领,即确认违法行为的证据收集、责令改正通知书下放、现场初勘调查等相关环节仍需商务部门负责,这需要商务部门有相关执法调查人员落实有关事项。
四是监管人员缺乏:
上述监督管理事项由于缺乏执法办案机构、法律审核机构等专业机构的落实,尤其是部分地方事业单位承担商务行政职能的事实,致使商务部门日常监管事项目前只靠宣传督促和调解处理,法律工作较弱,严重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与人民的获得感。商务部门继续依法履行相关法定监管职责,并加大类似问题监管力度的能力。
行业管理无限延展,条线任务不堪重负
近年来,原本适用于安全生产领域的“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原则被无限扩充,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分类,行业管理本身具有其显著的经济属性,我国的部门分工除了行业管理之外,仍有业务监管等其他的分工形式,不能以行业管理一以概之。然而许多专业监管部门将其本职的监管事项,通过责任分解的形式,转嫁到各个行业主管部门。比如:燃气安全、食品安全、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教育双减、自然灾害、节水创建、自建房安全等20多项交叉工作,常年要求商务部门安排人员赶赴企业一线执行监管事务。即便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其餐饮单位、美容美发店、商场超市、宾馆酒店、加油站、汽车二手车销售公司、贸易公司、进出口企业等单位都有数千家;而受分解的相关监督管理业务主要涉及的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短板的事项,如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反恐怖工作、扫黑除恶之列的工作多如牛毛,时不时要求商务部门腾出人力时间精力予以配合甚至主导,导致商务部门过多地承担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有关事项,不得不放下经济调节的功能和经济发展业务,工作人员也不堪重负、疲劳奔命,而上述分工均不合理,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关于政府监管的原则表述地科学到位:政府监管应当是“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明确的监管职责,对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未明确监管职责的,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全面夯实监管责任”,即任何监管首当其冲的分工要素是法律法规和部门三定,其后才是审批责任。现下商务领域存在监管逻辑混乱的格局,“主体”管理法大行其道,凡是经济类目归口是商贸流通业的,大至商场超市,下到街巷小铺,无论是环境卫生问题,还是节水创建问题,诸此繁种,皆责商务,形成了既不计划又不市场的“天下奇观”。以自建房安全整治为例,部分地区自建房下只要开了商铺,相关建筑质量安全就会变成商务部门的职责,这显然不符合职能法定的原则,也不符合科学治理的施策要求。
另外,即便是“管行业管安全”的安全生产领域,根据历史成因、应急管理部三定方案和国务院安委会分工,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由应急部门监督管理,商务部门负责配合,应该来说,部门职责分工其实是明确的。但是实践中,推诿扯皮扔时有发生,直接监管部门由于也是安委办的办公室单位,因而只注重安委办的议事协调作用,而忽视自身作为牵头主责部门的职责,往往重点放在汇总统计上,并要求作为经济行业归口的商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监督管理,导致监督管理的专业性、法定性、有效性大打折扣;上述工作商务部门只有“软性”的指导、协调、调解、建议整改,缺乏“硬性”的执法措施,便陷入了“管不了、管不好”的尴尬局面,无法真正监管到位。同时,难以兼顾抓谋划、抓发展、抓指标的部门主要职责。
上述情况主要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同一领域的事项造成多个部门管理,形成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局面,造成权责不对等,形式上是分工,实际上是分家。分工的要义是按照工种来划分职责,而非按照对接主体来划分工作任务。二是降低政府效率,形成没有相关职权的部门“没有金刚钻揽了瓷器活”的局面,也破坏了政府机关职责、职能管理法定的原则,给法治政府打了折扣。
03
工作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推动解决商务部门应当开展的工作落实困难,原则上非本部门职责却难以脱身,与其与身处同一战壕的兄弟职能部门扯东扯西的问题,结合现实情况,不若就工作建立健全机构与落实机制。因此,就当前商务监管工作格局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增加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配备
由于商务领域即流通领域,流通领域涉及商品原材料流通、商场产后流通与消费等关键链条,面广线长,业务众多。建议给所有县级商务部门成立政策法规科室、监督执法科室、建立基层站所,增加公务员编制,配备法律专业人员,负责落实商务领域有关监督执法事项,负责日常监管和投诉举报受理,对发现、移送的违法线索及时移交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进行处理,以加强日常监管,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公平有序的商贸流通领域市场秩序。
理清职责边界和加强业务指导
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商务部门职责,理清职责边界。流通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管办分离,商务部门着重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着重监督执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应进一步加以明确职责边界,同时,建议商务部对实施期长久、监管措施模糊或者难以量化、已有上位法律规范、部门职责交叉的一些管理办法开展立改废释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如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由应急管理部门直接监管,商务部门配合监管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主要应是以管行业的角度提升行业安全水平,围绕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商业体系建设和体制改革、扩大消费中,突出行业管理的优势特色,在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促进安全生产的发展等。
强化基层经济管理能力建设。
强化乡、镇(街道)经济管理能力建设,发挥基层经济发展办公室触手的作用。加大对属地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的支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机制。将经济管理部门从其他部门分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能够用经济手段,加强经济支持、发挥企业作用方面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