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经贸合作态势与人才之困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经贸与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拉美也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中拉贸易额年达.4亿美元,目前中国在拉美的企业已有多家,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年为46.2亿美元,到年已累计达.7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量的22%。

拉美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参与方,不少“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惠及当地民生。

(来源:中国日报,徐世澄,《中国-拉美加强务实合作,美国不淡定了……》)

自年11月巴拿马开始,至今拉美地区已有19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备忘录或协议,“一带一路”已成为中拉合作的重要抓手。

年和年先后在北京和智利圣地亚哥召开了两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为中拉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打下更坚实基础,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超全的复工防护说明书

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拉美地区外贸受到冲击。自2月下旬出现确诊病症后,拉美疫情呈几何级扩散,死亡人数不断上升。

疫情扩散对区域经济产生显著影响,在中拉贸易、尤其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拉合作带来挑战。然而,中拉合作不会因一时的困难而出现倒退,反而会在共同应对挑战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中方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期,拉美数十国领导人和外长以及包括拉共体在内的地区重要组织和主要政党负责人,先后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中国的支持。

而当疫情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蔓延时,中国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经验,迅速向拉美人民提供急需援助的物资。

习近平主席同多位拉美国家领导人通电话、互致信函,表达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坚定意愿。7月23日,在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外长视频会议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特别强调:疫情发生以来,中拉守望相助,克服地理障碍开展全方位抗疫合作,成为国际抗疫合作的重要部分。

中拉在抗疫中的合作,为促进中拉关系发展,深化人民友谊创造了新契机。双方克服不利环境影响,整体贸易逐步回升。

今年6月,中拉贸易环比依然增长17.9%,展现出双方经贸合作的强大韧性。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性粮食危机初见端倪。

南美地区素有世界“粮仓、肉库”之称,全方位与其加强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面向未来,中国与拉美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深化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同时将积极拓展在公共卫生、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数字经济、5G、体育竞技、人文艺术交往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中拉健康丝绸之路”和“中拉数字丝绸之路”等新亮点。

复合型人才就业前景更广阔

从就业角度来讲,疫情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拉贸易投资往来,但相对而言,拉美是更可靠的合作伙伴,疫情之后中拉之间经贸关系必然再上一个台阶。

持续强劲的投资贸易合作态势将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语言优势的人才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西班牙语相对于其他语种,在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大语种而言,西班牙语市场也不小,但人才供给稀缺;对其他小语种而言,没有哪个小语种的应用市场容量敢和西班牙语叫板。

在拉美投资的中资企业需要大量的双语甚至是三语法律和财务人员,按照每家公司配备2名财务人员、1名法务人员来计算,这两项人才需求量大约为-人。

除此之外,一些当地事务所、投行等机构,为了更好地为中资企业服务,也会雇佣中国员工。主要家庭关系在国内的工作人员一般来说外派期限平均3-5年,之后绝大多数会因为外派期限、职位升迁、家庭问题、个人选择等原因回国,此类人员流动性大,需求会长期存在。

当然,这些中资企业对于西班牙语人才需求不仅仅限于财务和法务,其他如现场翻译、人资部门、经营管理领域都离不开语言人才。

以农业方面为例,中国企业很明显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纯地进口产品,而是更进一步将土地和生产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包括中粮集团以及张裕在智利收购酒庄、联想集团在智利收购土地种植水果、重庆粮食集团在阿根廷收购土地种植大豆、鹏欣集团收购巴西大豆生产商的股权、禾中海外集团收购乌拉圭牛肉加工基地等等。

这些项目正常情况下都会有中方的运营者参与管理,既涉及专业问题,又涉及与当地专家和劳工的协作问题,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目前国内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中拉商贸交往的需求,原因之一在于语言与专业教学之间是完全分离的。

目前中国每年约有位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其中具有双学位的不超过5%,而这些具有双学位且第二学位为商科类的,不超过50%,其余仍以人文社科类为主。

也就是说具有语言技巧的人才在商业知识方面几乎是空白。另一方面专业类毕业生学习西班牙语的则是凤毛麟角,且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第二外语选修课,因为不以就业为导向,效果并不好。

如此种种,造成今日中拉商贸人才之困。作为有志于投身中拉商贸交往的人才,应当把握机会,语言和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战胜国际贸易投资过程中的各类挑战。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

End

联系我们

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服务中心

办公--

联系人:--周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maoxingye.com/smsmhy/38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