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3.html
在门诊,经常会碰见细心的妈妈带着几个月大甚至十几天大的宝宝来求医:
“医生,我宝宝经常抓耳朵,有时候都抓出血了,是不是耳朵有什么问题?”
“医生,我宝宝老是摇头,而且经常用手敲打自己的头。没事的吧?”
“医生,我宝宝耳朵最近流脓了。怎么办?”
......
在小宝宝尚未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前,家长只能依据宝宝的小动作猜测宝宝是否有不适。宝宝的小动作非常多,例如:抓耳朵、眨眼睛、摇头晃脑。很多家长都不在意这些小动作,以为是宝宝贪玩好奇。殊不知,宝宝的每个小动作都应该引起父母足够重视,尤其是抓耳朵,这就表明很可能宝宝的耳朵出问题了。
下面就列举常见的几种情况以便家长进一步判断:
1.外耳道湿疹婴幼儿外耳道湿疹是一种过敏性多形性皮炎,药物或其他过敏性物质刺激,以及湿热、毛织品、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因素刺激,都可能诱发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临床较为常见,多表现为反复抓耳,伴或不伴黄色液体渗出,可形成干痂。进食过敏性食物,如牛奶蛋白等刺激因素后,瘙痒症状加重,症状可反复出现。出现此类症状,医院进行专科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是寻找病因,去除过敏原,控制全身湿疹情况,必要时进一步外用药膏局部治疗。
2.中耳炎
婴幼儿中耳炎主要症状就是摇头抓耳,耳道内有黄白色分泌物流出,伴或不伴有耳道异味,部分患儿有呼吸道症状,比如鼻塞。患儿常常有哭闹烦躁,睡眠欠安等表现。
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控制感染,在服用头孢类抗生素之外,要用滴耳液进行局部对症治疗。平常注意温差变化,切勿感冒。饮食要清淡,注意耳朵卫生。
此外由于婴幼儿生理特点,因为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这样宝宝平卧喂奶时,就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从而引起了急性中耳炎。故强烈建议哺乳妈妈避免平躺位哺乳,而应采取宝宝45度角度头高位哺乳。
3.耳道耵聍有的家长发现宝宝老是自己抓耳朵,或是用力扯自己的耳朵,不让抓就开始哭,用手电筒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耳屎特别多,想用挖耳勺掏,又不敢用力掏,怕伤了孩子的耳朵。那么宝宝的耳屎究竟需不需要挖呢?
正常情况下,分泌的耳屎会随着张口闭口的运动,向外走、自行排出。如果婴幼儿耳屎柔软,不建议挖出,耳屎会随着运动自行排出。如果婴幼儿耳屎比较坚硬,影响听力,可以挖出。
但是家长千万不要使用棉签耳勺等物品帮宝宝挖耳,此类操作会损害外耳道,引发感染。日常生活中也需避免尖锐物体触碰,防止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
所以即便是没有流脓的情况下,宝宝如果经常抓耳、摇头,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及时清洁,排除炎症哦~
儿童保健科耳鼻喉科门诊:周一至周五,门诊六楼11号诊室,彭娅婷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