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纵横11说说历史上有关商业贸易的

北京治荨麻疹的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为顺应新时代北京城乡规划改革之需,进一步加强对世界范围内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我院于年10月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中心。

“名城中心”是一个开放的学术研究平台,它以学习、交流、回报、引领为事业宗旨,致力于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交流,致力于名城保护理论的研究和提升,致力于相关工程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实践。

“名城中心”以cityif“名城纵横”栏目为媒体窗口,不定期发表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论文,供大家讨论。

年9月2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事关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此之际,笔者把世界历史上有关商业、贸易的几个重大事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以为我们参与有关工作的同志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01

关于汉萨同盟

起源

11世纪时,德意志地区的商人开始在欧洲北部的长途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当时这些德意志商人主要经营的都是羊毛、谷物、蜂蜡、毛皮之类的商品,其利润并不高。而要提高利润,则必须要扩大规模。但单个商人无法进行太大规模的贸易,一方面是因为资本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进行长途贸易的风险特别大。那个时候的北欧,商旅之路上无数封建领主在向商人勒索苛捐杂税,而且常有强盗出没,商贸行动受到很多威胁。

12世纪时,这些德意志的商人为了更好地与英国、法国、荷兰等地区进行商业贸易、保护其贸易利益,于是组织了一些同盟会,以便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商贸之旅上的各种风险。这些同盟的名字有的是“科隆汉萨”,有的是“汉堡汉萨”。科隆、汉堡都是城市的名字,而“汉萨”(hansa)则是日耳曼语“公所”“会所”之意,按照现在的语境,则是“公司”“联盟”之意。

13世纪时,以科隆为首的莱茵地区与以汉堡为首的易北地区联合了起来,组成了一个商业同盟。这个同盟以吕贝克为中心,控制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商贸活动,并共同抵御劫匪和海盗,保证商贸活动的安全。

14世纪时,开始出现“汉萨同盟”(StadtebundDieHanse)一词。到14世纪中叶,许多北德地区的城市都加入到了这个同盟当中。年,在吕贝克召开了第一届汉萨同盟大会,此时加入同盟的城市有52个。到年,则有77个城市加入到了这个同盟中。此时,这个同盟设有最高议会、最高法院,还设有武装军队,而入盟城市则必须遵守同盟权力机关的各项决定。

作用

汉萨同盟议会的主要作用是调解同盟城市中的商业纠纷,而且议会的调解就是最终裁决,涉事城市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接受这个裁决,不能向封建领主去上诉,否则,这个同盟城市就会被同盟罚款,甚至被开除出同盟。一旦一个城市被开除出同盟,那么这个城市的商人就无法享受到同盟城市的商人所享有的一些商业权利,也无法到别的同盟城市中做生意。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汉萨同盟的权威性是很大的。

汉萨同盟从商业领域又开始渗透到政治领域。入盟城市可以拥有自己的公共财政,甚至可以拥有军事武装,有权对外进行外交、宣战、媾和、缔约等。年至年间,汉萨同盟的联合舰队打败丹麦,迫使丹麦签订了《斯特拉尔松德和约》。此项和约的签订使得汉萨同盟拥有了北欧政治同盟的性质,扩大了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北海的贸易控制以及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政治的控制。

兴衰

从此以后,汉萨同盟便进入了全盛期,欧洲北部的海洋和城市进入到了一种由商人主导的秩序,其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波罗的海、北海沿岸,而且远至法国、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区,其影响领域不仅限于商业贸易,而且还左右着一些国家的王位继承人人选的问题。英国国王甚至不止一次将王冠抵押给汉萨商人,以换取贷款或租借其舰队和海员。汉萨同盟在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也赢得了周边国家的敬畏。

但正像任何垄断都会产生反弹竞争一样,汉萨同盟在其最强盛、最辉煌的时候也即遭到了竞争与反抗。在英国,从14世纪后半叶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起,就开始有了抵制汉萨同盟的苗头;15世纪末亨利七世统治时,英国开始要求汉萨同盟商人必须用所得利润购买英国本土产品;而到了16世纪末,伊丽莎白一世甚至下令扣押了60艘汉萨同盟的商船并没收船上所有货物,并宣称她“极端鄙视汉萨同盟和它的一切行动”,从此终结了英国和汉萨同盟年左右的商业贸易往来。与此同时,汉萨同盟的活动在法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地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德意志地区,由于自17世纪以来多次成为国际战争的主战场,其经济基础受到沉重打击,商业活力大减。年,汉萨同盟最后一次大会在吕贝克召开,罗斯托克、布伦瑞克、科隆、汉堡和不来梅等城市派代表参加,但此时的同盟早已日薄西山,会议一结束,许多城市便宣布脱离汉萨同盟,最后只剩下吕贝克、汉堡和不来梅这三个城市仍保留“汉萨自由城市”(FreiundHansestadt)的称谓。

19世纪初时的拿破仑战争为汉萨同盟带来了最后的打击,汉堡、吕贝克和不来梅的商船队被封锁欧洲大陆的英国海军消灭,吕贝克从此彻底衰落,汉堡和不来梅则借助19世纪德意志帝国的兴起而获得了新的商业中心地位。年,作为对吕贝克早年曾禁止其发表竞选演说的报复,希特勒取消了吕贝克的“汉萨自由城市”称呼,将其并入大汉堡地区。

汉萨同盟在历史上前前后后一共存在了年左右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年间,汉萨同盟的商人们向世人证明了在国家和君主极少干涉的领域里,商人们也可以用他们自身的力量建立起一个谋求正义和秩序的共同体。在汉萨同盟公认的中心城市吕贝克,城门上刻着这样一行字: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StadtLuftmachtfrei)。

02

关于东印度公司

产生背景

历史上有名的东印度公司起源于殖民地时代。殖民地一词(英文colony)来源于古罗马词汇(colonia)。原指罗马人在亚平宁半岛的海岸上设置的守卫海岸的村社。后来古罗马人征服临近的部族,便在这些新征服的地区也设立类似的村社,一做军事前哨,二做贸易站点。大约从15世纪开始,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产生了对领土、资源的旺盛需求,并由于哥伦布于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欧洲各国便掀起了移民浪潮,大量人口迁徙到新大陆和亚洲、澳洲等地方,靠武力和经济征服当地原有住民、开垦土地、发展贸易,甚至长期永久地居住下来,繁衍生息,将土地占为己有,这就是欧洲大殖民时代的开始。葡萄牙可谓是殖民运动的先驱。早在年,葡萄牙就占领了直布罗陀海峡的休达港,之后又陆续占领了当时还没有人类居住的马德拉群岛(年)和佛得角群岛(年),并在这些岛屿上开始了移民活动。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同样是海上强国的西班牙便开始了对美洲的殖民运动,由于美洲的土地上本来就有原住民,所以,这种殖民运动便带有武力征服的血腥味了。

英国东印度公司

另一个海上强国英国也同样开始了殖民运动。英国不光向美洲殖民,同时还向亚洲殖民。亚洲本就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所以这种殖民运动不可避免地带有武装征服的印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年,英国的一些商人成立了一家股份公司,名为“伦敦商人东印度贸易公司”(TheCompanyofMerchantsofLondonTradingintotheEastIndies)。同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允许这个公司在东印度地区拥有贸易垄断权,该公司随即也更名为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EastIndiaCompany,简称BEIC)或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HonourableEastIndiaCompany,简称HEIC)。这里所谓的东印度其实就是现今的印度地区,名为“东”,实际上是针对哥伦布当时发现的新大陆西印度而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逐渐强大,它不光在贸易方面垄断这个地区,而且还参与到印度地区的统治和治理,甚至还有自己的雇佣军,担负起一定的军事职能。就这样,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渐渐地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演变成在印度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实际控制者。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宣布解散,其对印度地区的统治由英国政府直接接手直至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地区的统治、治理和行政管理模式为后来的英国公务员制度奠定了基础,成为了公务员制度的原型。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其所有财产交付政府。英国东印度公司现象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少见的公司运营模式,有评论说:这个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并且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

荷兰东印度公司

又一个海上强国荷兰在这场殖民运动中也不甘示弱。年,荷兰成立了由14家小公司联合而成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荷文:VereenigdeOostindischeCompagnie;英文:DutchEastIndiaCompany),该公司也拥有在亚洲地区的贸易垄断权,也拥有军队,在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的同时还代表国家实行国家职能。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它可以自行发行货币,可以与其他国家签订正式条约。到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其拥有余艘商船、40艘战舰、5万余名员工和1万名雇佣军军人,其总部设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

18世纪时,荷兰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加深,两国之间战争不断,荷兰国力渐渐势衰,又加上荷兰国内对于亚洲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萎缩,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开始走下坡路。年12月31日,公司宣布解散。公司在荷兰的总部现在改为阿姆斯特丹大学。

03

关于自贸区

自贸区概念

所谓自贸区是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而自由出入的一个特定区域。在这样的区域内,外国船舶可以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可以免税进口,进口货物没有配额管制,外资可以在这个区域内设立工厂生产出口产品(未来可能不限于出口产品),甚至在这个区域内可以设立外资的金融保险机构以服务于区域内的企业。

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了一份《京都公约》,其中对自贸区的定义是:“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而美国关税委员会给自贸区下的定义是:“自贸区对用于再出口的商品在豁免关税方面有别于一般关税地区,是一个只要进口商品不流入国内市场可免除关税的独立封锁地区。”

发展历程

从历史来看,自贸区的概念是从自由港发展而来。13世纪,法国开辟了马赛港为自贸区。16世纪,意大利正式将热那亚湾的里窝那港定名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其后,为了扩大对外的国际贸易,一些欧洲国家陆续在一些港口城市开辟自由港。18、19世纪时,当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开始拓展亚洲和非洲市场,于是以武力和非武力的手段逼迫其他国家开埠通商,同时自己也废除了一些进口限制法案。19世纪中叶,英国与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都签订了自由通商条约,促进了贸易往来。相比过去的垄断贸易政策,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增加了平等的成分,比较容易被各国接受。于是在欧洲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各国的贸易政策开始由对抗转向包容,自由贸易随之产生。进入到20世纪,世界各国对自由贸易的需求更是迫切。最典型的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自贸区77个,而到了90年代,美国的自贸区就发展到了个。截止到目前,全世界各国大约已经设立了多个自贸区,其中发达国家设立的占总数约35%,而发展中国家的约占65%。

自贸区固然对各国的贸易往来有好处,但也有弊端。弊端之一就是非贸易成员国的第三国很容易通过成员国向另一个成员国输入商品而又逃避税收,这就是商品流向的扭曲。所以为了有效防范这种现象,在自贸区内就要颁布细致、缜密的法规并施行有效的监管。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在自贸区内还是自贸区外,贸易双方或多方在制定规则、谈判协商、履行承诺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复杂,争端时有发生。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为世界贸易各方提供一个良好的谈判协商平台并解决各种贸易争端,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并正式运行。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认识到了自贸区对发展国民经济的有利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于是也开始推动自贸区的建设。年9月29日,中国大陆第一家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设立,官方名称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已经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1个自由贸易港。

04

我的粗浅认识

商业贸易的问题历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问题,它往往和其他问题紧密联系,如政治制度、历史文化。政治因素对商业贸易的影响非常大,但同时反过来,商业贸易也会影响到政治和文化等问题。

设立自贸区的目的就是扩大开放,促进贸易往来,对一个国家总体来说是有好处的。而从全世界来看,自贸区的设立利于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利于逐步实现全球一体化。所以,设立自贸区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是利大于弊。想想人类的发展史也不难理解,人类是在自我发展、相互沟通的模式中逐渐发展壮大的。没有合作、交流、沟通、互惠,人类是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对未来而言,人类的相互交流、沟通也是一个绝对的大趋势。所以说,自贸区的建设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中国自贸区的建设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象征和重要举措,它标志着中国将进一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这无疑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是利好。年6月23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年版)》,其中负面清单的数量从年的93项减少到年的33项。从这个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的负面清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很大且坚定,“以进口促出口,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当前全球形势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自贸区也会给本土产业、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等方面带来一些压力和风险,因此我们在自贸区建设这条道路上需要坚定而审慎地前行,这也是我国的自贸区还都叫自贸试验区的缘故。相信,随着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自贸试验区会逐渐扩大并增多,我国将会在更多领域里与世界接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将会被进一步地推动。

写于年9月21日。以上所写文字大部分取材于网络,并适当加以梳理和整合,限于自身知识结构,文中难免出现不当和错误,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出。感谢写作当中正昕、周乐、海宁给予的帮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maoxingye.com/smhyfx/38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