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西郊,这个地图上找不到,当地人却熟稔于心的30多平方公里区域,藏着临沂“商贸名城”的根。各种三轮车往返于仓库、货站、卖场之间,用平均直径60厘米的轮胎,串联起一百多个批发市场里十余万商户。与车流、人流呼应,大大小小的买卖沿着纤细网线,从西郊始发,以每秒百兆的速度,奔向天南海北。
人们习惯于用历经40年、先后五代迭变来总结临沂商城的发展。当大多数人还在感叹直播电商在临沂突飞猛进的同时,这个产业链条里的临沂人,已靠原生动力进行着行业迭变。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邱明 黄广华
◥直播电商早已从单打独斗发展成多员工多工位的公司化运营。
一枚公章催生山东首批直播小镇
长途汽车站,杨树林,地排车。年前后,位于临沂城西郊的长途汽车总站一带还是城郊接合部的模样,大片杨树林提供了天然摆摊场地,车站汇聚起南来北往的人流,地排车是各色商品的转运工具。有场地、有人流、有物流,生意场的几大因素齐备,改革开放的春潮在这里孕育起临沂商城的前身。
年,当时的临沂县委县政府在长途汽车总站北侧投资建设了大棚式市场,让原本的露天市场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被临沂人称为西郊大棚的卖场,成为临沂商城第一代市场。
老一代商城人喜欢用“顺势而为”形容商贸在临沂的兴起。在他们的印象里,最早聚集在西郊长途汽车总站做生意的有一批南方人,这些人原本在另一个省份摆摊“倒腾”货品,但未被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接纳,无奈北上迁移到临沂。当时临沂的决策者们顺势而为,为这种自发形成的市场提供了场地和引导,这里从小市场进而发展成“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商贸格局。
如果把年记为临沂商城的起源,那么年一定是临沂从商贸名城走向直播之都的元年。
兰山商城管委会产业发展科科长杜庆明是这一蜕变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位从空降兵某部转业的商城人,看到了当地直播电商蓬勃发展的劲头。“一层卖场顶多容纳几千顾客,一个直播间可以涌进数万粉丝,这是什么概念?可以说是爆炸式、几何式增长,说无限可能也不为过。”观察到直播电商前景的同时,杜庆明也清晰地认识到,这个业态需要提升、需要一面旗帜引领。年3月份,他推动顺和母幼、惟业申请创办直播电商小镇,进而聚集更多资源发展直播电商产业。兰山商城管委会为两份申请书盖章两个月后,山东首批直播电商小镇在临沂挂牌。
当地建起直播电商孵化基地,吸引主播们纷纷入驻。
直播间从酒店、车库进入小镇和基地
“比起南方人,临沂人其实缺乏经商基因,但是临沂人踏实、包容,善于学习、总结、再提高,这是干一行行一行的内生动力。”就在行业内外都在问直播电商为何能在临沂脱颖而出的时候,杜庆明给出了自己总结的答案,他认为,除去商贸名城货源充足、物流便捷等因素,临沂人的闯劲和干劲是主要原因。
早在年,快手还没正式上线电商功能时,在临沂从事女鞋生意的“超级丹”,就已经和丈夫在车库里尝试通过快手直播,将粉丝引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