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你我身边,原来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

说起非遗,也许你会以为很高大上,其实,非遗就在你我身边,我们吃的、用的、玩的、住的说不定都是非遗哩。下面的这些都是,来看看你身边都有哪些吧?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普遍采用十分类: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我国文化工作者已经搜集、整理、出版大批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口头传统在承载其历史文化、传递其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方面,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民间文学具有浓厚的生活属性,民众在表演和传播民间文学时,是在经历一种独特的生活,一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从事文学活动。民间文学活动本身就是民众的生活,是民众不可缺少的生活样式。2.传统美术。传统美术是民众创造的一种表现方式,大量反映了农耕、游牧、渔猎文明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民众审美理想,包括民间信仰和功利意愿,内容十分丰富,用途十分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民族民间美术形态反复,题材多样,应不同的需要而被创作和传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相应的环境和场合,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备注:其中部分内容在后续项目类别中被调整为传统技艺类,视具体情况而定)3.传统音乐。主要是指各族人民所创造、流传在民间的、未经专业音乐工作者全部加工的各种音乐品种。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类型:民间歌曲、器乐曲、舞蹈音乐、其他(例如部分民间祭祀仪式音乐,具有较一定规模或影响力的道教音乐、佛教音乐等)。4.传统舞蹈。民间舞蹈是人们自发创造的艺术形式,它以身体的动态直接传承和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其实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传承“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精神,传承中国文化风格和各民族的审美情趣。民间舞蹈具有自身特点:其一,民间舞蹈的群众普遍参与性。我国的民间舞蹈多是大型的、广场性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俗活动,一般都是农民在农闲时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因此有着群众广泛参与的特点。也就是说,民间舞蹈的参与人数较多。其二,民间舞蹈很难成为舞者的谋生手段。很多民间舞蹈是人们在经济有节余,精力富余,祝神庆丰时的民俗活动。同地区的民间舞蹈有不同风格,形成不同的流派特点,这是我国民间舞蹈很普遍的现象。5.传统戏剧。包括以下大致类型:曲牌体制的戏曲剧种、板腔体制的戏曲剧种、曲牌板腔综合体制的戏曲剧种、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民间小戏剧种、傩及祭祀仪式性的戏曲剧种、傀儡戏曲剧种等。6.曲艺。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大体包括“说书”“唱曲”“谐谑”三种基本类型。其中,“说书类”包括:(1)徒口讲说的,如北京评书等;(2)说唱相间的,如苏州弹词等;(3)韵诵表演的,如山东快书等;“唱曲类”包括:(1)板腔体的,如京韵大鼓;(2)曲牌体的,如大调曲子等;(3)板牌混合体的,如粤曲、二人转等;“谐谑类”包括:(1)相声类的,如北京相声;(2)快板类的,如数来宝等;(3)谐戏类的,如四川谐剧等。7.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传统体育与竞技是指活跃在各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技巧的比赛活动。民间游艺是指流传于各民族大众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大致划分为:①民间游戏。如室内游戏包括母婴(幼儿)之间的互动游戏,常配有儿歌、童谣,以及过家家之类的游戏等;庭院游戏;智能游戏;助兴游戏;博弈游戏等②传统体育与竞技。赛力竞技;技巧竞赛;杂耍(艺)竞技,凡使用各种动物的打斗为竞技手段的都可归入杂耍竞技;凡利用表演道具耍各种技巧动作的,也可归于此类,如放风筝、抖空竹等;(2)杂技艺术大致可分为五类:①(狭义)杂技,包括形体杂技、力技、翻腾杂技、平衡杂技、耍弄杂技、高空杂技等;②魔术,包括古彩戏法、手法魔术、器械魔术、心灵术、逃遁术、幻景魔术、黑戏等;③马戏,包括马术、驯兽、驯小动物等;④乔装戏,包括乔装动物戏、乔人戏(含偶戏)、影戏、口技、芯子等;⑤滑稽,包括哑剧、专场滑稽、串场滑稽、帮场滑稽、语言滑稽等。8.传统技艺。主要包括以下类别:(1)工具和机械制作,如手工工具、农具、简单机械(手推车、辘轳、弓弩等)、机械(水利机械、风力机械等)、仪表(罗盘、日晷等)及其他;(2)农畜产品加工,如粮食加工、榨油、榨糖、酿造、腌制、制茶、制鬃、香料加工及其他;(3)烧造,如制陶、制瓷、琉璃、料器、古陶瓷保护、修复及其他;(4)织染缝纫,如扎花、缫丝、纺织、印染、编结、刺绣、抽纱、挑花、裁剪、缝纫、盘花、织毯、古代织物保护、修复及其他;(5)金属工艺,金、银、铜、铁、锡、铅、锌、汞的采选、冶炼,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加工,古代金属器物保护、修复及其他;(6)编织扎制。草编、藤编、竹编、柳编、棕编、葵编、彩扎及其他;(7)髹漆。漆器,雕漆,金漆镶嵌,平磨螺甸,古漆器保护、修复及其他;(8)造纸、印刷和装帧。包括抄纸术、浇纸术、加工纸制作,调班印刷,泥、木活字印刷,摩拓,装帧,装裱,古代字画、书籍保护修复及其他;(9)其他。如制盐、制笔,制墨,颜料制备,火药制备,烟花爆竹及其他。9.传统医药。包括各民族医药的知识,与传统医药相关的实物、自然资源、社会习俗等,还涉及知识的传承、知识的载体,以及与知识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制作等方面。包括①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②养生,中国传统医药中关于养生、保健、防病、延寿等知识;③诊法,中国传统医药中关于疾病状态下人体临床征象的知识;④疗法,中国传统医药中关于疾病治疗方法的知识。包括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正骨疗法、推拿疗法、手术疗法、刮痧疗法等;⑤方剂,中国传统医药关于方剂的名称、组成、用法、主治、加减、应用、加工制作等知识;⑥药物,中国传统医药关于药物的有关知识;⑦医事民俗,与传统医药相关的医事活动、传承人、传承方法、民间习俗等。10.民俗。包括:(1)生产商贸习俗。包括:①农业。②林业。③渔业。④狩猎。⑤饲养和畜牧业。⑥商贸。(2)消费习俗。是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①服饰习俗。②饮食习俗。如饮食种类、烹调技术和保存食物的方法、饮食与健康相关的当地饮食医学知识、在饮食方面的禁忌等;③居住习俗。房屋的种类、结构,房屋与环境、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建造方法、造型艺术等;④交通习俗。当地特色交通工具及搭乘或行驶的规矩或忌讳等。(注:其中部分内容可作为传统技艺申报)。(3)人生礼俗。①妊娠习俗;②分娩习俗;③诞生和命名习俗;④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等;⑤成年礼;⑥婚礼;⑦寿诞礼;⑧葬礼。(4)岁时节令习俗。岁时节令是人类群体在漫长的农、牧、渔、猎文明中逐渐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生产经验的结晶,其形成的原因是多远的:或因季节变化而形成的生产生活段落,或因天文历法现象与人生的关联,或因某种民间信仰和宗教理念的推动。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随着产生不同的需要和活动,逐渐形成诸多与节气相关的风俗习惯。①传统节日。有三个来源:一是生产祭祀,二是宗教节日,三是传统民族节日。三者往往相互渗透交融,形成民俗节日。传统节日包括汉族节日和少数民族节日;②与岁时节令相关的庆祝、祭祀习俗。③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生产、生活习俗。(5)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指人民大众的各种信仰,包括普通群众的多神崇拜,对萨满、巫觋、巫术和人为宗教以外的多种俗信。分类大致如下:①原始信仰。包括对自然现象、自然物、动植物、精灵、鬼灵、灵魂的崇拜及生殖崇拜;②俗神信仰。包括福、禄、寿、喜、财神、土地神、娘娘神、行业神等杂神信仰;③祖先信仰;④庙会,包括与庙会相关的各种花会、团体,并注意相关花会、团体在庙会及乡村社会、日常民众生活中的功能;⑤巫术与禁忌。注意:民间信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是从采集、渔猎、游牧或农耕文明社会传习下来的文化遗产,其中有一定的合理内核,在文化发展中也发挥了特定的历史作用。为了正确对待它,首先应该了解它,找出它产生的背景、活动及对社会的影响。目前,民间信仰有不同的处境。有些民族地区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民间信仰,有些地方的民间信仰已经消失,但又冒出一些新的信仰,真伪一见便知;有的地区民间信仰已经消失,仅仅保留在老人记忆中;有的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利用民间信仰的形式,炮制出一些类似民间信仰的艺术表演,应该根据对象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抢救房市,并弄清哪些东西并不是我们的保护对象。(6)民间知识。民间知识是自古传承下来的经验性的传统知识。具有在民间广泛群众基础、有一定应用型但没有达到现代科学的水平。包括天文、历法、数理知识等;如①物候天象。方位观念、方位与人生关系、自然现象的相关传说与解释等;②灾害。关于自然灾害的观念与知识,如何预防瘟疫、地震、虫灾等;③数理知识。有关记数量、计时辰、传统数字盐酸典故及其计算方法和举例等;④测量。度量衡的种类、使用方法。对水利的测量,分水器,如何用石子、尺、秤、算盘、升斗、水碗计量;用手、足、步测量等。⑤记事。关于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石子记事的应用以及象形文字、图画文字等的使用。⑥建筑。关于木工学徒、民间鲁班经用法、鲁班信仰、建筑设计及泥作、石作、瓦作等;⑦其他。有关地理、风水和动植物、矿物的知识(名称、种类、用途等),有关各种毒药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如果您的身边有这些非遗文化,请你和当地文化部门联系或者在下方留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maoxingye.com/hyfzqj/41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