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范蠡镇原来这么牛快来看看

遇见卢氏范蠡镇

到豫西旅游,不能不去“清清卢氏”。到卢氏旅游,又不能不去范蠡镇看看。

范蠡镇是卢氏最大的一个镇,其名头不是因为面积大、人口多,而是因为大禹、范蠡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打卡”。留下大禹导洛的手书遗迹,有洛出书的神奇传说,还有范蠡携西施在这里泛舟、经商留下的经商之道等等。

看景不如听景,越听心里越痒痒,忍不住就想去那里看一看。范蠡镇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在古代竟然吸引这么多的“大咖”在此导洛、居住、经商。

范蠡湖

范蠡镇,自古以来为豫西卢氏县第一大镇。据说,这里原来只是一个傍着洛河的无名小湖。

据清光绪版《卢氏县志?卷十三》记载:

范蠡湖,在范蠡镇西,以是得名。而范蠡湖得名于春秋末期。

吴越争霸,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逆洛水泛舟西行至此,看到这里水路交通便利,决定在此经商并取得极大成功。之后,当地人把这个湖泊叫做范蠡湖,小镇随之叫范蠡镇。后逐渐成为豫西卢氏盆地的第一大镇——范蠡镇。

熊耳山

熊耳山西起卢氏县,向东北绵延至伊川县折而向东,南接伏牛山系,北邻崤山,主峰全宝山(在洛宁县境内)海拔.2米,花果山(在宜阳县境内)海拔.8米,鹰嘴山(在嵩县境内)海拔.6米。

《水经注》记载熊耳山"双峰竞秀,望井铭耳",《尚书禹贡》上有"导洛自熊耳"敞而得名熊耳山。自古为道教圣地,中原名山。

洛河

大禹导洛处

“大禹导洛处”遗迹就在范蠡镇的山河口,洛河在这里进入峡谷,至洛宁长水出峡谷后,一直到龙门一带与伊河交汇,洛阳龙门据称也是大禹导洛的杰作。

至今,范蠡山河口峡谷处有“大禹导洛处”摩崖石刻,以及据称为大禹手迹的古“洛”字和大量旧时文人墨客留下的游览感悟、诗词等。上世纪修建故县水库时,为保护遗迹,整体搬迁至山河口大桥南侧桥头,和山河口大桥一起成为游客必去凭吊的景点之一。

洛书

大禹在这里导洛,不能不说“洛书”。洛书出处虽然有多个版本,但最被认可的版本是大禹在导洛期间,神龟出而献洛书于大禹。大禹据此写出治水、治国之术《洪范?九畴》专著。

至于出洛书的具体位置,各地都是引经据典,各说各的道理。包括陕西洛南说、洛宁长水说、巩义洛水入黄处说等等,但可以确定的是,洛书一定出于洛水。范蠡河自东向西注入洛河,在范蠡湖边形成“洛汭”,洛书出于此也是存在可能性的。

十八盘

原为旧时卢氏进出洛阳唯一的陆路通道,东边为清末以前的羊肠小道,古有虎豹关凭险据守,过往人员仅能攀爬上下,当地人称之为“小十八盘”,相距百余米外的西侧,民国时期,修建了当时进出卢氏唯一的简易公路。抗战时期,河南省政府一干官员、官兵从这里溃退至豫西。当地人称之为“大十八盘”。

建国后,进出卢氏新修了通往灵宝、三门峡的国道,途径范蠡十八盘的公路遂遭废弃。故县水库蓄水后,十八盘的陆路交通彻底中断,但其人文价值和山水风光吸引大量游客、钓鱼爱好者前来,游览观光、野营垂钓,一时成为旅游景点。

范蠡经商

范蠡之所以能在这里经商,除了看上这里水路交通的便利条件,很重要的一条也是投美人所好。西施看到洛水沿岸的风光,唤起了对家乡的怀念。因而,范蠡陪西施在此居住的同时,依托范蠡湖边的便利水运交通,在此经商。一时之间,以范蠡湖周边为核心的小镇成为方圆附近的商贸集镇,成就了范蠡镇最初的贸易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范蠡镇居于卢氏盆地的东部边沿,洛水南岸。背靠深厚的黄土塬,熊耳山与伏牛山在这里连为一体,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也把卢氏盆地包裹得严严实实,只留下洛水东去的一条峡谷。

得天独厚的盆地既造就了卢氏“宜五谷”自然环境,同时也禁锢着先民与外面世界的联系。范蠡所在的山河口峡谷就成了卢氏与外界联系最为便捷的水路通道。

相较于盆地北部的崤山和南部的伏牛山,东部边缘两山的连接处要低矮许多。同时,卢氏盆地向东直通洛邑(京),也是最近的一条线路。所以,范蠡在此经商,也有陆路交通的便利条件。

旧时的范蠡镇成为进出卢氏盆地水、路交通必经的交通枢纽。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就是范蠡镇的区位优势,运出山货,要从这里走水路,顺峡谷而下。人员进出则以陆路为主,进京赶考、官员赴任、外出经商,都要在范蠡镇歇歇脚、吃点东西,然后才有力气翻越十八盘,走向外边的大世界。

古往今来,走的人多了,路也就大了。集市贸易繁华,人文趣事兴盛,留下太多的故事,成就了今天的丰富的旅游资源。

·END·

深圳汇达健康产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maoxingye.com/hyfzqj/38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