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会点上,驻足于高楼大厦林立的街区前,穿行于熙熙攘攘的人潮中,陶醉于午夜梦回的灯火中,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就能瞥到武陵经济这五年惊鸿:
万达商业广场、德国小镇等多个重大项目的落户,让这座城市迈入了国际化时代;以武陵移动互联网创业园为龙头的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9亿元;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年的55.8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年,武陵区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92.8亿元,占GDP比重的72.1%……
重点项目落户商贸产业“井喷”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商业和街道。
进入“十二五”以来,武陵区着重笔墨发展现代三产。5年,武陵区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武陵现代之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世界强企业、国际品牌武陵天济喜来登酒店的正式营业,满足了消费者对国际品牌酒店日益增长的需求,引领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不断变革;总投资15亿元、体量达14万平方米的友阿商业广场(丹阳店)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试营业当天客流量超10万人次,拉开了城市商业的新篇章;总投资60亿元的万达商业广场项目主体项目基本建成,成为常德新地标。仅年,全区共有重大服务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有33个,新增商业面积75万平方米。
常德万达广场
常德和瑞欢乐城
和瑞欢乐城、东星家居广场、花卉苗木市场、武陵移动互联网创业园、老西门文化休闲旅游街区等项目,清晰地拉开了武陵现代之城的商业骨架,商贸产业发展呈现“井喷”之势。现场服务业的体量、业态和品牌实现质的提升、历史突破,尽显商业繁华和城市活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和泛湘西北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初具雏形。
商圈形成聚集经济结构优化
城市的每一次扩容,都会激发新一轮的商圈更替,使经济结构更为优化,城市发展后劲更足。
武陵步行街
年春节前,武陵阁步行城经过武陵干群多天的奋战改造,低调开放,却意外地带来商业人气爆棚,节假日每分钟人流量达多人次,日人流量达10万人次。武陵阁步行城提质改造后,品牌升级、业态布局纷至沓来。全年20多家一般性商品经营业主退出市场,新引进老人头等多家高端品牌。曾经以服装鞋帽为主要业态的布局逐渐加入了饮品、餐饮等业态。
“十二五”期间,以武陵阁步行城提质改造为背景,以重大商贸物流项目落户为支柱形成的武陵阁步行城商圈、白马湖商圈、火车站商圈取代了曾经的“两带四圈”经济发展格局,商贸物流产业形成聚集区。这一聚集效应所形成的商业便利条件,让市民消费购物更加方便、舒适、实惠,市民的生活成本不断降低。
新常态催生新作为,新作为聚力新优势。
武陵区移动互联网创业园
武陵区商贸发展的张力,还体现在该区对电子商贸等新兴业态的布局上。武陵区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在原武陵工业园建成了集IT产业、电子商务、商务会展为一体的全省第二家省级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已入驻互联网企业56家,年交易额达40亿元,逐步成为湘西北互联网经济集聚中心、创新创业基地,成功创建全国信息消费试点区县。与此同时,文化旅游、动漫创意、社区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壮大。益丰大药房成功登陆沪市主板,华星电器、亮万家等知名本土企业加速拓展。传统餐饮住宿业深度调整,逐步呈现回暖态势。
常德晚报记者:姜鸿丽
常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