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孩子的叛逆与独立你懂了么?
在众多的所谓青春期叛逆行动中,孩子离家出走大概是家长最畏惧,最痛心的情况之一。但是,孩子离家出走的情况其实不少见,刚才又有一个家长留言孩子离家出走......
一个123岁的孩子哪来的胆识离家出走呢?难道他们不畏惧?那末,他们为何要离家出走呢?难道他们真是为了独立而离开自己的父母吗?为了独立,就必须对抗父母,乃至摆脱家庭吗?有人说,叛逆行动是孩子过渡到成人必须经历的进程,若真是这样,为何在有些家庭里,孩子根本就没有这些所谓的叛逆行动,但事实上又很独立呢?
且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叛逆?什么是独立?美国国际家庭成长组织的创办人GaryEzzo认为,所谓的叛逆其实是指关系紧张,具体是指青少年表现出一种想要颠覆家庭权柄,或想要摆脱对家人关系负责,又或两种情况同时出现。独立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依赖性减少,寻求独立自主。青春期是青少年从儿童期的各种束缚中脱茧而出,开始探访自己的世界,认识自己,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停留在小孩的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决定,觉得自己是命运的主人,但这其实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对抗父母,或摆脱家庭关系。
那末,甚么情况下,孩子会对抗父母呢?据我的视察和与孩子们的谈话,以下这些情况是孩子很反感的:1是谢绝孩子长大,对待渐渐长大的孩子,家长仍然像对待幼儿一样的过度保护,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这类现象的深层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次缘由可能跟满足家长本身的需要有关;2是否定孩子的能力,比如,有的家长来到诊室从头到尾都在数落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当我问及孩子的优点时,有些家长显得很茫然,他们仿佛只看得到孩子的缺点,并且会将孩子的缺点无穷放大;3是不信任孩子,比如有的孩子都高中了,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跟同学玩会变坏或是遭到影响,所以不让孩子跟同学出去玩。有的家长总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上是为了查阅学习资料或准备演讲之类的,孩子会非常反感;4是父母的关系是虚假的一种亲密关系,家长以为孩子不知道,其实所有的一切都在孩子眼里,孩子反感这类家庭关系,用孩子的话说:“我觉得他们都很虚伪,看到他们我就烦,所以,离他们远点好些”;对离家出走的孩子,多出自于家长长时间用简单粗鲁的方式管束孩子,特别是父母双打的孩子。还记得我接诊的第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写给我的信,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她在信中说:“只要我有生字不会写,我的妈妈就会用辞海打我的头,我的头上常常都有被妈妈打的“包包”,我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他历来都支持妈妈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所以,我唯一能回避被打的方式就是”飞家“,我有时候到部队大门口附近找个地方睡觉,由于那里安全,太饿了,我就去同学家,我以这样的方式最长在外面呆了9天......”
那末,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呢?其实,我认同孩子并没有所谓的青春期或叛逆期的观点。要想跟所谓的青春期孩子相处愉快,并不是到了青春期才开始关注的问题。对待孩子,首先是无条件的爱,这不是唱高调,如果我们家长都依着最原始的反应对待孩子的需要,常常就是无条件的,那种爱是本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为了所谓的要让孩子独立或为了不让孩子自满,或要把孩子训练成一棵参天大树,常常将无条件的爱转变成了有条件的爱,比如,你考试考了多少分,我就让你出去玩,或你不哭了,妈妈才会抱你......对孩子的爱是本能,在你有能力的情况下,满足孩子公道的需要是在表达父母的爱,跟考试考了多少分没有关系,若你非要把两者关联起来,孩子会认为,你爱的并不是他/她,或许你爱的是你自己的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面子......其次,在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上,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真诚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孩子自己的事情,在给出一个大原则的情况下,引导他/她自己做决定,情愿做孩子的助手或享受被孩子指点、或说服的进程;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对孩子的思想,多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沟通,命令式的或灌入式的会让孩子反感;也允许孩子与自己有冲突,表达他/她的情绪,同时也允许自己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注意方式方法就好,不能一味的讨好孩子。其实,当你和孩子的关系足够好,或在孩子眼里,他/她在你们的关系里永远都是安全的,即便跟孩子产生了冲突,也不会引发孩子的叛逆或说对抗。综上,所谓的青春期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减少,但并不是没有依赖。用李维榕老师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青春期的孩子一只手推开家长说:“给我空间,我要长大”;另外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需要你,不要不理我”。请家长朋友们在与孩子相处进程中仔细体会,不断学习,成长自己。最后,要给各位家长朋友说的是:世界上没有哪位家长是完善的,但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做一个够好的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进程中,学会逐渐放手,优雅地退出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