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荣王立勇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特征日趋明显、国内分销市场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在经济增长趋缓和互联网技术颠覆的大背景下,传统商业的转型升级更是迫在眉睫。
但怎么转?企业固然是主角,但相关主管部门的规范和引导也至关重要。为此,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司长向欣,力图为广大读者传递出商务主管部门对此的相关考量和制度安排,从而引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近两个小时的专访中,向欣对目前国内流通业发展大势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同时也洞悉国内外商业未来发展情势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凸显了一位学术型官员的本色所在。
跳出商业看商业
中国商界: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较年放缓1.2个百分点,为自年以来最低增速;同样来自统计局的另一组数据,去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相比较年的51.8%也略有下降。对此,您怎么解读?
向欣:关于这方面,其实业内也做了很多的分析,不管是商务部对于零售业的形势分析研究还是中国商业联合会的十大商业热点展望,都对于问题的产生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我的理解是,在宏观形势方面,整个国家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增速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进入平稳的增长,目前调结构已经作为现阶段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其实,流通行业特别是商业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离不开大的发展形势。所以随着经济增长平稳,商业也随之趋于平稳,这是正常的。
实际上,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中,今年消费承当的任务要更重。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不用太悲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方案和实施路径,提出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措施。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整个内贸行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前不久还出台了扩大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以及旅游休闲等一系列消费的政策措施。这必将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为零售业的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机遇。
中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么大一个蛋糕,如何来分享,是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但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跳出商业看商业。
中国商界:近几年,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传统商业自身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加上经济结构调整、成本费用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宏观环境影响,我国的零售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对此您怎么看?向欣:我认为,当前我国零售业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销售方式的改变,网络零售凭借其成本与价格的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年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5万亿元,相当于全国社零总额的8%。据有关机构测算,其中60%是替代消费。而比替代消费更重要的是,网络零售带来的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改变。现在,作为消费主力军的80后、90后,甚至60后、70后,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开放、便捷、实惠、“移动”的消费方式。不仅对零售业,电子商务对批发业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很多批发市场都在积极发展网上业务。此外,进出口贸易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成功的跨境电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谓大势所趋。
二是流通渠道转移,工业自销、品牌商自建渠道快速发展。随着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传统零售企业已经习惯了出租柜台、联营扣点这种操作相对简单、盈利能有保证的经营模式,收取进场费、进店费、长达半年的账期等反映突出的零供矛盾,使得一大批品牌商走出百货店、超市,以自营、加盟等方式寻求自建渠道。离这里不远的东单“银街”,就有着雅戈尔、七匹狼、九牧王、杉杉、达芙妮、AB内衣、三枪等数十家专卖店。商务部典型调查结果也显示了这一趋势。年1-10月,各类专卖店销售额增长9.9%,利润增长9.2%,远高于百货、超市的增长。
三是业态结构调整加快,社区便利店发展很快。商务部典型调查统计显示,年四季度便利店销售同比增速达到13.8%,在全行业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保持了0.8%的增长。比如上海的全家便利店,针对居民需求,大力发展商品经营外的其他服务,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主食厨房,在保证口味、质量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优质低价的一日三餐供应,深受消费者欢迎。
四是服务消费的潜在需求,市场空间很大。现在中国居民消费中商品消费的比重过高,一般占到总消费七成以上。按照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中国的服务消费将会是今后增长最快的领域。人们对个性化、体验式、服务类(包括信息服务、家政服务、月嫂、陪护、文化旅游、体育保健等)消费需求将越来越旺,从而成为流通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除商品买卖外的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相比之下,传统零售业尤其是百货店经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不少企业销售和利润出现下滑,关店、出售等现象开始增多。据商务部典型调查统计,年四季度全国零售业企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1.5%,大型超市、专业店、百货店增速均在8%以下,远低于前些年的增速;全国零售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除便利店毛利率上升0.8个百分点,其余业态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加上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对公款消费、高端消费的抑制作用明显,而且将会成为常态。年商务部监测的11种高端白酒销售量下降了7.2%。一些以高端品牌销售为主的流通企业销售额也出现了明显下滑,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行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可以讲,我国传统商业已经进入需要全面调整和创新转型,甚至是脱胎换骨变革的新时期。同时,我想强调的是,面对种种挑战,传统商业要坚定信心,直面挑战,以凤凰涅磐的勇气实现转型与创新。
政府要因势利导
中国商界:不管怎样,面对新技术、新情况,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也是迫在眉睫。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商务主管部门的引导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不知咱们都有哪些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