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用事件到债券违约2014年以来我国

导读

年以来我国信用债市场信用事件频发,自年起至年9月30日,共发生信用事件起,涉及发债主体家。从信用事件类型看,以发债主体评级及展望下调或者列入事项观察名单为主;发债主体信用事件多分布在第二、第三季度,且年前9个月份发生信用事件的次数显著高于年、年全年。

本文长度为字,建议阅读14分钟

来源:鹏元评级(ID:pyarating)

作者:张伟亚、黄涛

◆◆◆

主要内容

分布特征:我们从行业、地域、企业性质、是否上市、评级机构五个维度分析了信用事件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发现,煤炭开采、钢铁、机械设备、船舶以及光伏行业信用事件发生次数和频率均较高;四川、北京、江苏、山东以及广东信用事件发生次数较多,但只有四川和山东信用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地方国有企业信用事件发生次数高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高于中央国有企业,但民营企业信用事件发生频率最高;非上市公司信用事件发生次数较上市公司高,但上市公司信用事件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联合及中诚信所评主体发生信用事件的次数最多,大公、鹏元、新世纪所评主体发生信用事件的次数相差不大。

从信用事件到违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违约发生前均能发现信用事件的暴露,信用事件是违约的重要信号之一。光伏、商贸、水泥、造船以及餐饮业违约主体数占该行业发生信用事件主体数的比率最高;民企违约主体数占发生信用事件的民企数的比率明显高于央企及国企;北京、山东、辽宁以及山西等省份发生信用事件主体数量也较多,但相应的违约比率不高;非上市企业的违约主体数占非上市公司信用事件主体数的比率要明显高于上市公司。

◆◆◆

正文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发债主体性质、发债主体所属行业及债券类型等日益多样化,债券市场规模迅速壮大。据统计,截至年末,我国信用债规模为8.58万亿元(包含资产支持票据,下文同),存续数量为6,只;而截至年9月30日末,我国信用债规模已攀升至17.26万亿元,存续数量为17,只,分别增长了.17%和.70%。

不过,信用债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也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的趋势性下行,GDP增速由年的10.6%持续下滑至年的6.9%,年前3季度更是进一步下滑到6.7%。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的信用资质不断下沉。“超日债”违约,拉开我国债券违约事件频繁爆发的序幕,使年成为我国债券市场出现实质违约事件的元年。

在年3月“超日债”违约之前,我国信用债市场在长时间内未出现实质违约事件(少量中小企业集合债曾出现信用事件,但均得到担保方及时代偿,且涉及金额较少,涉及范围小,影响有限),信用债市场处在一段“非常安全”的投资期,市场投资者也未过多考虑发债主体存在的信用风险因素。但年3月之后,我国债券违约事件不断爆发。

自年1月1日起至年9月30日止,信用债市场发生包括发行人主体级别及展望下调、发行主体列入观察名单、股权纠纷等数信用事件,共计起,涉及发债主体家,涵盖多个行业、不同区域、多类主体。其中,有39家发债主体发生信用债券违约,涉及到期债券违约总金额达.20亿元。债券信用风险影响越来越广,越来越受到市场参与者的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病好
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pdkr.com/smhytd/29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