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骗子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之争牵扯

文/龙马来自公号:经济学家告诉你A

久经考验的托洛茨基派马克思主义者,不会读、也不会写中文文章的英国人罗斯义(JohnRoss),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他“授权发表专栏文章”的中文网站上,会有人以他“罗斯义”的名号,发表长文,对他自己刚刚发表的文章“当场打脸”。

就在不久前,罗斯义本人,恰好就所谓“产业政策”话题,发文批评一个叫MikeCormack的外国人所写的文章。

Cormack以所谓“反华盛顿共识”的立场写道,年以来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的关税、配额、国产化补贴和管制进口的法规,使本国的资本可以更多地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从而使经济发展。不止中国,在19世纪的美国和德国,他们也用贸易保护主义促进本国的工业化。Cormack满意地说,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也有类似的保护主义政策,所以他们的发展也不错。

对于缺少经济学知识的人而言,到此似乎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可惜这位Cormack专门写了这样一句“这样的保护主义政策,在几乎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实施了。”

到这里,正常人已经很难严肃驳斥Cormack先生了。尽管Cormack在这份稿费不错的中国官方英文媒体上,陈述“非洲的一些国家政府不力,落实得不好”。但且不说在柬埔寨老挝越南,到处都可以看到正规进口和走私进去的汽车摩托,家电手机等工业品,就说在毒品和军火走私屡禁不绝的柬埔寨和老挝,他们的政府难道很得力?

作为同样批评“华盛顿共识”的左派,罗斯义指出,Cormack的说法“在事实上完全地错了”。在题为《开放是中国经济模式的关键》的文章中,罗斯义指出,中国进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41%,比日本和美国还高。而进口占GDP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前的5%,强力提升到了年的19%。

至于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罗斯义指出,三国的进口额从各自GDP的少部分,迅速提升到了占GDP的44%,74%甚至89%。这表明三国的经济“特别地开放”。

更进一步地,罗斯义写道,那些依靠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当代国家,从南美的阿根廷,到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全部都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他解释说,这种经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按照亚当斯密的话说,劳动分工,或者用马克思的话说,劳动社会化,是提升生产率的最有效的力量。这也是被现代经济学所证实的。现代经济是在全球尺度上组织生产的,而与之对抗的贸易保护主义,因为阻碍了劳动分工/劳动社会化,就只能有负面的作用。

这篇英文文章分别发表在一份中国官媒、他任职的中国单位和他自己的博客上。他肯定不会想到,很快,他在中国的“授权专栏”上就会出现一篇题为《英美实现快速增长并非依靠自由市场》中文文章,批判张维迎,文中写道:

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霸主期间利用政府干预手段建立了世界上最具保护主义色彩的关税制度之一。

美国关税保护主义始于《美国年关税法》……截至年,美国进口关税年均增长45%,到年一直保持在27%以上……美国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崛起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是依靠政府建立的关税墙,而非自由市场。

这种简单重复Cormack观点的文字,在罗斯义的批评文章墨水未干的时候,就以他的名号招摇过市了。这些文字,首先直接就是罗斯义所反对的观点;第二,不会是这位英国资深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因为该论述与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由贸易的阐述相左(马恩认为,美国和德国法国等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总的说来对其本国的效果都是负面的,而自由贸易则会提升生产力);第三,则是胡言乱语:

首先,美国南北战争后,其关税的确是比19世纪中期明显增高——但是,这个“高”仍然比19世纪前30年的美国关税要低。而美国经济是从美国19世纪中期的低关税时期开始明显爬升。而且,自从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安排一些微调减税以及双边关税互惠协议等等,在实质上降低了一些关税。再加上海运条件的升级换代,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水平是得到不断提高的。相比19世纪前期而言,美国经济在中后期的表现明显优于前期。同样,美国经济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关税反弹,但美国经济依然明显弱于低关税的20年代和此后的低关税年代。

此外,如果逐项检视效果,就会发现保护主义关税政策从来不能真正保护出来优势企业和行业,而只会在宏观上降低全国的潜在生产率。这不是“华盛顿共识”的专利,而是经济学界的常识。正如罗斯义所说,那些试图“保护本国自主工业体系”的国家,以左派长期掌权的南美几国为代表,都遭到了必然和严重的失败。

此外,“批张”的文章还有众多胡编乱造的玩意。

该文声称,“张维迎的‘英国工业革命前是一个边陲岛国’的说法违背史实。事实上,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是欧洲(或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当时唯一的潜在替代者大清帝国正走下坡路。

工业革命前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战争,英国是所向披靡,不仅在欧洲战胜了法国,而且在海外夺取了印度、加勒比海和北美洲,这帮助其在工业革命前成为最大的帝国——日不落帝国。日不落帝国包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区。大英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张维迎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称之为‘边陲岛国’,不能不令人惊讶。”

以上引用的文字,每一句话都是错的,属于中文网络上吃饱了饭没事的人喜欢堆砌的垃圾,并且绝无可能由一个受过学院教育的英国人写出来。

首先,工业革命前英国并不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在那之前,西班牙有强大的殖民霸权,荷兰有商业和金融的优势,法国和普鲁士奥地利等国也都实力不俗。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在海陆商业金融和科技等各项领域都明显领先其他欧洲国家。张维迎说“由于工业革命,英国从一个边陲岛国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引领者”可以成立。而以上文字所谓英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其实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事。

而历史上由英国引领的、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属于英国的核心文化遗产,绝无可能被英国知识分子混同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名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源自18世纪中后期,持续自19世纪上半期而结束。从年的珍妮机,到不久以后的瓦特蒸汽机,还有在此前后的各种产业技术的革新和改良,都在这一时期集中发生。英国知识分子不知道这个,比中国教授不懂四大发明还可怕。

同样,对马克思主义深有了解的欧洲人,一定会知道若说“工业革命”,必然是所谓“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前者已经在19世纪被当时的人们,包括马恩导师,所使用并就此定型了。而后者,在20世纪才被人定义,迟至6,70年代才在学界广泛传播开来。

其次,英国的海外殖民史,不管是印度,新西兰还是非洲,在英国学者那里也属于常识,不会如上文那般颠三倒四。

事实上,英国从未统治“非洲大部分地区”,哪怕是在帝国顶峰。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以及欧洲各国,在非洲都只有很少量的殖民点。英国对新西兰的殖民是工业革命之后事情,是19世纪中期。而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甚至在此之后,在印度的统治都是有限的。此外,说近代英国“在欧洲战胜了法国”指的只能是拿破仑战争,这也完全不是“在工业革命之前”。

批张维迎的伪文,必然是对两次“工业革命”和英国殖民史含混不清,全部搞成一堆浆糊,做成伪造的文章安插到英国人头上,假借英国人的名头,诈唬其读者。

不止如此,“批张”伪文还发表无知贩夫走卒的街头狂论,声称“大清帝国”是英国“唯一的潜在替代者”。资深的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哪怕是吹捧中国的托派,相信也不会贩卖这种散发着封建腐臭的无知奇谈。

该文且声称,英国崛起“靠的是巨额的借贷和支出”,并且是为“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建立好的”日不落帝国的战争而融资。

其实,“为战争而巨额融资”的帝国并不少,但很多国家却陷入财政困境,国王甚至会随之丢掉王位。伪文作者的脑袋兴许是和路易十六的脑袋一起掉了。该作者选取了英国两次战争末年(年和年)的债务高值,声称这就是英国崛起的原因(伪文年数据有误)。

但是,在近现代史上也曾有相当一段时间,法国的政府负债率要高于英国,甚至显著高于英国。为什么法国的总体表现却逊于英国呢?

英国从一战爆发到二战结束后的数十年间,政府债务再次飙升,债务占GDP比重达到史上少见的又一个高峰,可是,为什么此后却并没有太靓丽的经济表现呢?

现在日本国债的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其效果到底如何呢?那些借了一屁股国债,闹出经济危机或者陷入难局的希腊阿根廷意大利葡萄牙们,又该找谁去说理呢?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在除南北战争的几年以外,美国在整个19世纪的政府债务与GDP之比一直都很低,最低时可以低到忽略不计。而英国,则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率先实施国,在近代曾多年实行低关税甚至零关税。

所以该问的是,为什么不能得出结论说,美国和英国两国的经验,说明了政府低债务率和开放的自由贸易,这两个措施可以使经济强大呢?这难道不是“批张”伪文作者的全部论证方法吗?只需要依照该文同样的手法,依照同样的案例,就可以得出完全相反,针锋相对的结论,这岂不可笑吗?

同样可笑的是,罗斯义也就政府债务问题写过英文文章。在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府负债的文章中,他写道,中国的政府债务是用于投资,并不会有问题(注:投资要考虑风险和收益,以及“机会成本”,即政府的资金是从社会获取,所以会减少相应的社会投资。因此,罗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罗斯义继续论述,“西方的政府负债将流入消费,但不能指望消费能提升经济,投资才可以。”

我们不难想到,战争并不是投资。大炮和火枪不是蒸汽机,运河和纺织机那样的资本品,不能产生资本收益。象拿破仑战争那样“恢复和平”,并不能创造双倍的和平,好比警察加监狱的效果不会超过“没有犯罪”。

有人以为政府借贷产生的军火开支会带来钢铁和造船的订单,但是政府借贷发给民间消费,比如汽车汽油,娱乐食品和医药,也会带来相应的钢铁,化工,IT,农业和医疗等行业的订单。然而,由于挤出效应,这些政府借贷产生的“订单”只不过是从民间原有的各种订单上转移而来而已。并且,由于政府行为的成本消耗,订单的总数额会有所减少。

因此,政府借贷办军火,和政府借贷办消费一样,无法提振经济。也就是说,“批张”文章作者的观点再次和罗思义多次明确表达的陈述截然相反。

更进一步地,“批张”文章到处散布着对“市场”的敌意。从标题到内容,该伪文反复多次强调“并非依靠自由市场”“不是靠市场”等等,对市场的正面作用不置一词。

与之相对,英国左派罗斯义则在各种文章中反复强调,“邓小平的思想是借助市场”“亚当斯密的市场理论可以解释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亚当斯密”“符合凯恩斯”,“可用西方经济学解释”,并且“符合马克思”。

罗解释说,正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社会正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因此各个成分都会带有原有社会的痕迹,而“市场将会在很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市场规律将持续发挥作用”“直到物质极大丰富,可以实行按需分配”。

尽管罗斯义对市场经济和马克思的理解可能未必准确,但显然,与胡言乱语的伪文作者并不是一路人。

发布伪文的该“中文专栏”的认证微博,经常和认证为“英国人罗斯义”的微博用户

JohnRoss互动,比如下面这样:

这位“英国人”发布的微博内容则是这样的风格:

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基本的语法错误,和生硬的表达?生生地把单词China替换成“中国”又是闹哪出?该账号多次推广“以英国人的身份纠正张维迎”的那篇伪造文章——但是,我相信,许多中国人,都能以普通大中学生的身份,纠正这位“英国学者”那生硬的英语和大量的语法错误!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有一个惯于胡说八道的人或者小团体,在盗用英国人“罗斯义”的名号。如果我们假定该“中文专栏”的管理人员并不是冒名者,那么显然他们的工作水平极其低下,连真假签约人的文章都分不清楚。更要警惕的是,要检查下该网站领导的邮箱,有没有被黑客控制,因为伪造的文章可能借用领导的信箱发给管理员,顺利发布,并在中文网络上扰乱视听!

我的建议是,在任何时候,看到署名“罗斯义”的某英国人的中文文章,都不要相信,应该将其当成“挟洋自重”的假洋鬼子的谣言处理,并请立即报告军情五处和苏格兰场——因为文章的观点不仅会是错误的,而且如前面所介绍,其核心观点会和真正的英国人JohnRoss的观点完全相反!

到此,我们值得回到关于产业政策的原始争论,厘清如下事实和道理:

许多人心目中的“产业政策”和林毅夫所说的没有关系,不是一回事,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之类。

另外,林毅夫反复澄清,说“有为的政府”是后续的措施,前置的前提是“有效的市场”。

所谓反对张维迎支持林毅夫的人,多半都理解不了林毅夫的意思,而一味地反对和怀疑市场。

林毅夫为产业政策所陈诉的理论原则,并不能支持产业政策的具体措施。也就是阐述生物需要新陈代谢之后,不能接下来就给孩子吃药。

①林毅夫说,无法受法定专利权保护的创新者,所能得到的私营投资不足。所谓投资不足,意思是创新失败的信息是有效用的,但是市场参与者会回避失败,所以无法提供充足的“敢于失败者”。

但是,林毅夫没有说明,为什么政府出资,使得冒险性的创新增加,其成本-收益会是正面的。

(认为即使政府投资总体上失败,也有正面效益的读者,请回到前文“军火/消费”部分)

至于林毅夫举例说创新者的人才可能被后来者挖走,但这只属于合约与保护合约的法治环境问题,林并没有证明需要在行业常见的保护性合约之外,还需要额外的资金扶植,并且收到正面效果。

②林毅夫说基础科学知识是公共品,需要政府支持以促进其发展。

但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基础科学”已经由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资助了,这和







































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pdkr.com/smhytd/28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