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4616286.html
长江商报记者黄聪综合报道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2.59%,低于强的平均利润率水平4.37%,更远低于世界强企业的6.57%
9月1日,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公布的一组数据引起了公众的深思。大而不强向好的一面是,中国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有家,占总数的48.8%。制造业研发投入占全部强研发费用的63.11%,体现了制造业大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然而,王江平指出,数据也说明,生产要素对制造业的支撑还存在不足,制造业对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还不高。我国大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中的制造企业的盈利水平还有待提高,全球竞争力还有待增强,产业结构存在优化,还需要由做大向做强的转型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朝先指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现实地看,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制造业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高、盈利水平下降、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处于中低端环节等,这些问题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不高有关。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比重高但效率不高,同样面临着有效提升发展水平的挑战。郭朝先认为,在此背景下,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这是当前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对于更好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组合效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剂“强心针”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提出19条建议,并明确力争到年,实现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质量工作体系更加高效。专家指出,《意见》的发布将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指出,当前中国制造业各个领域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削弱,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企业用地成本越来越高,经营压力增加;其次,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例越来越高,农村剩余可转移劳动力有限,企业用人的成本也在增加。”牛犁说,“再加上融资成本仍然偏高,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还有不小的压力,企业挣不到太多的钱,中国传统低端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很小。”此次《意见》指出,到年,要建设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群引领行业质量提升,推动不少于10个行业或领域建立质量分级工作机制,完善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机制,提高企业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力。“《意见》的出台给中国制造业打了一剂‘强心针’,确定了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为中国制造由‘大’转‘强’注入足够的信心。”牛犁说。
来源:长江商报